韩记者访朝称朝现贫富分化征兆 女性服式变化大
2012-11-10 11:06:00 作者:李元英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提要]韩国《中央日报》洛杉矶分社记者李元英10月3日至10日访问了朝鲜的平壤和地方城市。这让人眼前浮现出绝对权力者(指朴正熙,译者注)的脸庞,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新村运动”仿佛在朝鲜复活了一样。
韩国《中央日报》洛杉矶分社记者李元英10月3日至10日访问了朝鲜的平壤和地方城市。此次访朝采访是2010年3月发生天安舰事件,韩国政府当年5月24日宣布“限制对朝交流措施”后,韩国媒体记者第一次访朝。记者深切感受到金正恩体制下朝鲜所发生的变化。韩国《中央日报》网站2012年11月7日和8日连续刊载了该报驻美国洛杉矶分社记者李元英访问朝鲜的文章,全文如下:
“众所周知,祖国非常困难。即使生产了很多好东西也没地方卖。”
10月3日,平壤。在第一天晚宴上,朝鲜干部第一次见到旅美同胞一行时就做了这样的开场白。他的意思是说,配给情况不好,在先军政治时期,不得不勒紧裤带过日子。但是,同席的其他朝方人士表示“正是实行了先军政治,我们才有了核武器,才摆脱了对战争的恐怖(美国的侵略)”,“现在我们可以大力发展经济了”。
第二天早晨来到平壤市内,到处可见悬挂的标语。但是,“打倒美帝国主义”等战斗性的标语并不多,更多的是“为了美好未来多流汗”、“突破最尖端”、“第一是质量,第二还是质量”等经济标语。每个工作现场都可看到鼓舞人们加快增产的标语。
这让人眼前浮现出绝对权力者(指朴正熙,译者注)的脸庞,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新村运动”仿佛在朝鲜复活了一样。
对从美国远道而来的记者来说,“立足本国,放眼世界”的标语特别引人注目。这是2009年金正日在金日成大学讲话中的一句话。去年12月金正日去世后,这个口号被更多地张贴出来。它所传达的信息是,要在保持主体性的同时,能动地适应世界的变化。统一教和朝鲜合办的合作公司——和平汽车厂的广告词则是“汇集民族力量走向世界”。强烈感受到开放压力的朝鲜主动喊出了“走向世界”的口号,令人印象深刻。
“这是要努力实现全球化吗?”对此提问,朝鲜学者的脸色立即严肃起来。他们说,西方所说的全球化,与让朝鲜成为殖民地和附属国是一个意思。主体思想和那样的全球化不能两立。
大街上随处可见超过预想的、充满活力的景象。在访问团中有4人曾在几年前到过朝鲜。他们不约而同地惊叹道“朝鲜的变化太大了”。车变多了,高层建筑也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人们的衣着鲜丽起来,而最重要的是步履轻快了很多。他们说,过去这里经常停电,而现在夜景也亮丽起来了。
平壤到处都在施工。拿着铁锹等工具走向工地的工人们表情开朗地向我们挥手打招呼。每个街道的高音喇叭播放着强调精神武装和激励生产的声音,中学生管弦乐团在街头演奏,催促着人们上班的脚步。
可以看出,朝鲜希望通过引进与以往不同的耕作方式来摆脱饥饿。这种意志非常强烈。为了开发蔬菜新品种和新的耕作方法,朝鲜根据金正日的指示建立了蔬菜科学研究所。这家研究所采用水耕方法,集中供应营养液,使西红柿的产量增加了2倍以上。
平壤的新富人区仓田大街据说很多是297、330平方米的大公寓。这里的夜景也值得一看。附近的高级咖啡店犹如把首尔的高级咖啡厅搬到了这里一样。有人说这里住了很多特权阶层和新兴富人。而离市中心不远的农村则显得落后,形成鲜明的对照。可以看出,朝鲜也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的征兆。
还可看到这样的场景:尝到“钱味”的居民在积极进行经济活动。一个20多岁的妇女以为我们是游客,悄悄地走过来说“这是山参,只要20美元”。她还打开盒子给我们看。马路边一个角落里,有人在偷偷地买卖商品。在大同江边,还有人托着打开的小包袱向来往的行人兜售不知是何物的东西。朝鲜除了固定的市场外,不允许个人的商业行为,但私人间的商品交易看来正逐渐增多。
我们曾要求参观市场,但没有得到允许。每个城市都有市场,据说市场上充斥着中国产品,甚至称得上“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朝鲜不让外人参观市场,看来是担心被人看做是快速地走向资本主义。
为了赚取外汇,朝鲜正积极吸引游客。万景台少年宫是培养才华突出的学生的地方。这里的学生接连不断地为参观者演出,其中海外游客占到观众的一半。少年宫前的广场上,旅游车排成长队。4月竣工的露天历史馆——平壤民俗公园占地198万平方米,7月开门的绫罗人民游乐园更增添了生机勃勃的氛围。朝鲜邮票博物馆、民艺展览室等都是外国游客必不可少的购物、参观项目。
在西方游客中,欧洲游客占多数。瑞典的一名游客说,“我是在网上看到欢迎外国游客的广告后来的。虽然这里领袖崇拜的内容很多,让人心里有点不舒服,但神奇的东西也很多,因此不虚此行”。
我们原先对与朝鲜居民自由拍照留念并不抱希望,这是因为我们有一种先入之见,认为对我们这帮语调和服装都不同的人,朝鲜人肯定很警惕。但是意外发生了。只要我们先说一句我们是“旅美同胞”,大部分朝鲜人都会很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基本上没人拒绝一起拍照留念。
有一次,我正在平壤市内散步,听到音乐喧天,便毫无顾忌地走了过去。原来那里正举办结婚宴席,交杯换盏,气氛热烈,我拿出了相机,又很担心他们会说“你干什么”,但是并没人介意。看到他们唱歌跳舞、兴高采烈的样子,让我感到他们比我们还会玩。我靠近餐桌说,“我是旅美同胞,看到这里挺热闹,过来看看”,他们都很欢迎,并且很随意地告诉我,新郎是军人,这这里办完结婚仪式后,要到建有金日成和金正日铜像的万寿台去拍结婚照。他们说,普通人结婚都这样办婚宴,很好玩。我提议一起拍照,他们都欣然同意。
在火车上,我遇到了一位自称企业家夫人的女性,我问她“为什么不回避陌生人”,她笑着回答说“大概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人都比较纯真,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不一样”。
不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学习热情都非常高。在上学路上,大部分学生们都边走边背英语单词。《英语练习》、《英语单词本》的封面常映入眼帘。我问他们:为什么一边仇视美国,一边又这样认真学习英语,他们回答说“英语是美国的语言吗?英语是世界语。”当我把“Computer”这个单词写在纸上让他们念时,他们很自然地发出美国式的音来。
上学或上班走30~40分的路是常事,因此在路上学习也是常见的景象。据说国家鼓励走路,因为对身体有益。在大同江边,一位妇女说“我正在学习高丽医学”,还拿出画有经络和经穴的图片给我看。在公园里,有的青年在读《世界体育秘闻集》。据说在朝鲜,这本书以及《夺取金牌的秘密战争》等体育书籍很受欢迎。国家还给获得国际比赛成绩的艺人和运动员们配备轿车。这样的车都挂黄色的车牌。
一天在一家纪念品商店,看到一名女职员正拿着一本破旧的中文会话书在学习,我说,“我这里有一本更好的,送给你吧”。她很高兴,说“这是南朝鲜的书吗?真的很漂亮”。
在新义州车站出境检查时,一名海关员专注地看着我行李中的《韩医学》。我看他很感兴趣,就说“你拿去吧”。他很高兴,还让我给他签名。我不知道这人是纯真还是冒失。竟然毫无顾忌地接受韩国的书籍,很让我意外。我带来的两本书就这样被朝鲜同胞很高兴地夺了去。
一天下午6点左右,我进了一家纪念品商店。商品的种类不多。女职员(朝鲜叫服务员)看起来心情不好。我问她为什么不高兴,她回答说“您是今天的第一位客人,生意不好”。她哭丧着脸说,最近没有大型活动,海外游客少了很多。
我想,社会主义国家里生意好不好没什么关系,便问她生意好坏有关系吗?她撅着嘴说“我们组是有定额的。达不到定额就会扣生活费(工资)”。我又问她,多拿生活费干什么用?她说,“好东西那么多,不能买心里多难受”。她还恳求我多带一些同行的客人来。
据说,每个企业、单位把一部分收益上缴国家后,剩下的就作为工资发给员工。所以每个商店都在努力提高营业额。也就是说,这已经不是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社会主义分配体系了,而是启动了奖励机制。
和年轻人对话也很有意思。从商业学校毕业的一名女性(27岁)说,“现在恋爱结婚的已经占70~80%”;问她穿不穿牛仔裤时,她咯咯地笑着说“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小混混”。她说,离婚的人几乎没有。“离婚的人在社会上被人看不起,所以几乎没人有离婚的想法。国家也不大批准离婚”。
同行中来过朝鲜的人都说,朝鲜女性的服式变化太大了。虽然几乎没有女性穿着露小腿的短裙,但挎包、衣服都利落整洁,养眼的女性比比皆是。在火车里见到的一个青年说对我说,“工作和玩的时候穿的衣服完全不同。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去上班的人会被当作人渣”。
或许是理想学习的缘故吧。这里的人们大都很率直,对敏感话题的回答也很相似。他们说,“如果让我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我肯定活不下去。我们祖国管吃管住,而资本主义国家都要靠自己挣。天天提心吊胆的,怎么活啊?”“资本主义社会里有很多乞丐和自杀的人,而我们社会里没有”。
朝鲜把入境游客的手机都收起来保管,在出境时再交还。而手机现在看来已成为朝鲜人的日常用品,边走边打电话的景象随处可见。3年前,手机开始正式普及,现在已有100万用户,而且每年还在快速增加,只是还没有看到有人使用智能手机。
我听到很多朝鲜人说,“因为有了年轻的领导人,人们的心态似乎也变得年轻了。社会充满了生机”。我预感这种变化会更快、更多。朝鲜到处都悬挂着“我们的祖国最好”、“世上无所羡慕”等标语。据说在国民幸福指数调查中,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不丹总是排在前列。朝鲜人的幸福度指数会是多少?我很想知道。(编译:高浩荣)
更多新闻:
- 美国中情局局长自曝婚外情宣布辞职2012-11-10 11:04:00
- 韩出口中国牛奶被检出有害物质拒入境2012-11-10 11:03:00
- 英央行向财政部返还购买国债所得利息2012-11-10 10:58:00
- 德总理16日将与普京会谈 拟探讨俄国内政策问题2012-11-10 10:57:00
- 日本欲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应对中国海军崛起2012-11-10 10:51:0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