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少些对诺贝尔奖的“伪关注”
2012-10-08 16:33:00 作者:铁言 来源:大公网 我要评论
[提要]大公网讯据《日本新华侨报》10月7日文章《中国应少些对诺贝尔奖的“伪关注”》: 一年一度诺奖发。当这些成为中国关注的焦点和努力奋斗的目标时,当中国人都将自己岗位上的事情做到最好,可以相信,中国人创造的成就,会让“诺贝尔奖”自动找上门来的。
中国作家莫言(资料图)
大公网讯据《日本新华侨报》10月7日文章《中国应少些对诺贝尔奖的“伪关注”》:
一年一度诺奖发。每年从10月8日开始,瑞典都陆续颁布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的诺贝尔奖。今年,因为中国作家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最大热门之一的传闻出来以后,中国大陆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也陡然提升。可以这样讲,自从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大陆北京、上海分别举办之后,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梦寐以求的另一世界成就的峰巅。而一种对诺贝尔奖的“伪关注”也凸现出来。
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段子。一个人告诉他的朋友,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朋友一听是中国人的名字,大喜。那个人紧接着告诉他,杨振宁是美国籍。朋友脸色即变,唏嘘不已。而这个例子也实实在在地反映出许多中国人对于诺贝尔奖的真实心态——是为了内心自豪一把,而不是为那份科学成就骄傲。这实际上是一种“伪关注”。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诺贝尔奖承载着更多的是一个份“变形”了的民族自豪感。进而言之,对于这样沉重的一个奖项,更多的人关心的焦点是:是否有中国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不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到底为社会,为人类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一个国家,有人能获得诺贝尔奖,说明获奖者对人类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对国家的进步也有所帮助。但是,只有每一个人都生活得有尊严,都能提高自身素质,对自己的工作、事业精益求精时,社会才能进步。而社会的进步实在比是否有本国的人获得诺贝尔奖更加重要。
是否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懂得真正关心社会是否进步,不踏实地为社会做贡献,而只去关注是否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奖名,其实也是一个人、一个民族浮躁的表现。现阶段的中国,还是应该脚踏实地把事情踏踏实实做好,而非追求空虚的名号。一座大厦的根基没有夯实,建得越高也就越危险。同样地,中国大陆的各个方面都还需要人们努力地去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否则不论中国如何渴望得到诺贝尔奖,也终将希望落空。
其实,中国的“伪关注”心态,只是通过诺贝尔奖这面镜子折射出一角而已。中国大陆对“奥运金牌”热衷,却没有多少人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对GDP竭力追求,人均收入水平却仍旧缓速上升;各地争先建“第一高楼”,却还是有桥梁“侧滑”,高楼平地“塌”。对各种虚妄的名号进行一味的“伪关注”,而不踏实打好社会这座大厦的基础,总有一天,是要被打回原形的。
时下的中国,应该把心态放平,少一些对诺贝尔奖的“伪关注”。中国更应该关注自身的科学技术是否真正进步,生活水平是否真正改善,和平环境是否真正到来,医疗条件是否真正发达,文化教育是否真正普及,经济发展是否真正繁荣。当这些成为中国关注的焦点和努力奋斗的目标时,当中国人都将自己岗位上的事情做到最好,可以相信,中国人创造的成就,会让“诺贝尔奖”自动找上门来的。
更多新闻:
- 奥巴马阵营9月筹款1.8亿美元创纪录2012-10-08 09:43:00
- 委内瑞拉总统选举结果或影响全球油价2012-10-08 09:07:00
- 普京60大寿 反对派送“退休证” 20%俄女性愿嫁他2012-10-08 16:18:00
- 英媒曝手机内部充斥有毒物质 36款手机谁最"毒"?2012-10-08 16:16:00
- 美限制叙反对派获重武 担心可能落入恐怖分子手中2012-10-08 16:16:0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