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新闻

日媒称领土纠纷日本已处弱势 日外相欲拉拢台湾

2012-10-08 08:48:00    作者:孙秀萍   来源:环球时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日本经济新闻 日本外相 日中 日本海上保安厅 日外相
[提要]【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国庆节长假期间,中国多艘舰船持续巡航钓鱼岛海域,让日本如鲠在喉。”  5日,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突然表态称,希望早日重启日本和中国台湾关于台湾渔船在钓鱼岛周边捕鱼的渔业协议谈判。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国庆节长假期间,中国多艘舰船持续巡航钓鱼岛海域,让日本如鲠在喉。日本海上保安厅称,10月7日,5艘中国海监船和渔政船进入钓鱼岛22公里周边海域航行。2日、3日和6日,多艘中国政府船只在该海域巡航。10月4日,中国海军7艘导弹驱逐舰通过宫古海峡,被日本舆论称为对日“威吓”。共同社6日发表评论称,日中关于钓鱼岛的摩擦呈长期化趋势,接下来将是“耐力比拼”。日本朝日电视台评论员7日分析称,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已经在国际上展开对己有利的宣传战,日本却还在一味强调“没有领土纷争”,“已经处于弱势”。

  “从1日到7日,中国海监船在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接续水域的航行一直未停止”,《读卖新闻》7日报道称,6日,8艘中国政府船只在该海域航行,当日晚离开。但之后,8艘中的1艘渔政船和4艘海监船陆续进入钓鱼岛接续水域。日本海保巡视船通过无线电波警告中国船只“不要进入日本领海”,中国海监船回应称“这是中国领土,我们正在进行正当公务”。《产经新闻》称,中国在连续休假期间也继续对钓鱼岛海域进行巡逻。《日本经济新闻》称,中国正在借此宣示对钓鱼岛周边海域的管辖权。

  “每次发现有中国船只进入日本领海区域,日本政府都会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方抗议,要求立即离开。对此,中方也反复回应称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法接受日方要求。”共同社6日发文称,“每次都用同样的措辞对同样的对手进行抗议。这看上去像象棋中的磨棋,但目前需要坚持”,一位不具名的日本外务省官员这样说。该官员称,“不论如何抗议,中国的态度都不会改变”,日方对此心知肚明,但若此时松懈,就等于向国内外宣告“日本承认存在领土问题并作出让步”,“中方也同样如此”。文章引述一名熟悉日中外交的人士的话称,一旦停止对钓鱼岛海域的“巡逻”,“中方恐被认为承认了日本对钓鱼岛的国有化”。评论称,日中双方现在可谓骑虎难下,修复关系变得遥遥无期。

  10月4日,7艘中国导弹驱逐舰通过宫古海峡,让日本大为震惊。尽管这不是中国军舰首次穿越这一海峡,日本官方也一再强调“中国舰队穿越公海没有进入日本领海、不违反国际法”,日本媒体仍就此大做文章。《产经新闻》6日发表社论老调重弹“日美联手抗衡中国的威吓”,称野田政权不能对此退缩,而是要加强警戒和监视,做好保卫领土、领海的准备,“日美同盟作为对中国的抑制力十分重要”。该报还发表对美国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里的采访称,预计今后中国将派出大约100人左右的“活动家”登上钓鱼岛,并留在岛上以挑战日本对该岛的实际控制。“这是日本最应该警戒的。”拉里还称,中国目前还不具备进攻钓鱼岛的军事能力,数年之内不会动武,但“中国仍会把军事行动看成一个选项,并为此强化军备”。

  7日,共同社等多家日本媒体报道称,中国西安市兴庆宫公园内的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纪念碑被喷上油漆,该纪念碑是根据西安市和奈良结为友好城市的协议所建,这被解读为中国民众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日本的“报复”行为。日本《中日新闻》7日称,众多中国人在十一黄金周出国旅游,但曾经备受欢迎的日本名古屋却鲜见中国游客。共同社6日称,担忧日中经济降温的日本经济界开始出现敦促日本政府开展对话的声音。日本经团联会长米仓弘昌表示,“将中国视为问题的事称为‘没有问题’,这一点实在难以理解。”

  5日,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突然表态称,希望早日重启日本和中国台湾关于台湾渔船在钓鱼岛周边捕鱼的渔业协议谈判。《朝日新闻》称,这是日本外相向台湾发出的“爱之呼唤”。《读卖新闻》分析称,日本外相对没有外交关系的台湾发出呼吁“实在是异常特例”,此举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防止中国大陆和台湾联手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抗日本”。此前,日本外交专家曾提议,日本在同中国大陆强硬对抗的同时,应尽量满足台湾对钓鱼岛周边渔业权的要求,打消大陆和台湾在钓鱼岛问题上联合反日的可能,同时团结东亚其他与中国有领土纷争国家,孤立中国。

王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