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沟颂

2016-11-09 13:36: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夏家沟颂
  ——纪念安丘市柘山镇夏家沟村党(总)支部建立七十八周年
  召迅
  莒沂安山区有一面红色的大旗
  这面旗帜呼啦啦飘扬了半个多世纪
  她就是今天的安丘市柘山镇夏家沟村啊
  当年革命大本营的营盘坚如磐石
  早在一九三八年农历腊月初八这个日子
  该村就已公开建立了中共的基层党组织
  有五百多名党员团结在铁锤镰刀的旗帜下
  “夏家沟独立连”的足迹更是布满了安丘西南山区
  在抗战期间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里
  中共沂北县委曾在这里筹备建立
  中共莒沂安工委也在这里诞生
  中共沂山工(地)委并在这里长驻
  更是那,中共安丘县工委的光荣诞生地
  安丘县抗日民主政府并依托这里在西古庙成立
  一九四三年九月中共领导的莒诸边县和
  莒沂边县的设立从这里得到政治、组织上的支持
  抗战前期该村是我党北起潍县城区
  南到徐州的秘密交通中转站给养补给休整地
  抗战后期这里又是莒沂安根据地的核心
  先后从这里走出五、六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委书记
  夏汝奎,这位在外入党的全村第一位党员同志
  同介绍人白锡政同志为夏家沟党(总)支部的建立
  和周边村党组织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全国解放前夕他谢绝组织照顾回村务农直至去世
  夏德久,这位夏家沟村的第二任党(总)支部书记
  代表莒北敌后党组织参加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选举大会时
  在返回夏家沟途中惨遭敌人伏击壮烈牺牲
  其子夏乃臣继承父亲遗志毅然坚守这块红色高地
  夏静一,这位已92岁曾在红色革命堡垒中长大的农家女子
  勇于继承父(德久)兄(乃臣)遗愿挥泪渡江南下开辟新区
  为解放富庶江南、建设锦绣江南这鱼米之乡
  在高级干部职位上英勇奉献出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
  夏汝科,这位已91岁曾渡江南下的农家子弟
  从东海舰队某艇艇长的职位上转业时
  毅然辞掉公社武装部干部的身份
  带领全家人回到夏家沟当农民直至今日
  夏家沟军民对日伪作战英勇顽强奋斗不息
  “独立连”战士更是一批批充实到县大队和八路军主力
  使夏家沟成为莒沂安山区英勇抗战的重要支撑点
  才使得匪首秦启荣为抢夺莒安山区死无葬身之地
  莒沂安抗日根据地依托夏家沟创立
  夏家沟军民为革命英勇奋战前赴后继
  一九四八年为支援解放战争史上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
  夏家沟一次性出动五百多名民工踊跃支前功勋卓著
  夏家沟,您是莒沂安山区的革命大本营、红色高地
  夏家沟,您是打开莒沂安抗日根据地的一把“金钥匙”
  十年革命战争的烈火曾铸就了您辉煌灿烂的昨天
  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梦想又激励着您向新的高峰冲刺
  二O一六年十月三十日
  注:召迅,系作者王培增的笔名
  作者系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安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高级教师
  手机:13805367966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焦雪

相关新闻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