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昌邑新闻

昌邑龙池镇88岁老人为烈士守陵33年

2012-07-04 09:34:00    作者:于潇潇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陈光聚老人本报记者孙国祥摄

  本报7月3热线消息(记者 于潇潇)昌邑龙池镇88岁老人陈光聚为烈士守陵33年。3日,记者来到龙池镇获悉,由于体力不支,老人已于五天前退休,回到家中安享晚年。
  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昌邑市龙池镇白塔村的烈士祠,推开厚重的大门,却已不见那个蹒跚老人的身影。新任“守护者”魏铁良告诉记者,陈光聚已于五天前退休,到自己的侄子家中安度晚年。
  一年前,烈士祠因为年久失修,门楼、房间檐瓦塌陷多处,墙壁的青砖因风雨剥蚀而脱落。前不久,龙池镇政府专门拨款8万余元进行整修,现在整个建筑修葺一新,恢复了烈士祠的原貌,也遂了88岁守陵人陈光聚老人的心愿。
  据了解,这座烈士祠建于1945年,当时是昌北县委建立的,主要为纪念原寿光、昌邑、潍县三县的抗日烈士。烈士祠里现存放烈士牌位527个。其中,抗日殉国的391位烈士大部分是寿光、昌邑、潍县三县的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牺牲的136位烈士都是昌北县人,其中有些是在昌邑当地的战斗中牺牲的,有些是在外地牺牲后迁回来的。
  1979年,听说镇上要找一位既是党员又是干部的人来看守烈士祠,陈光聚主动请缨,与老伴齐秀到这里安了家,一晃就是33年。这些年里,陈光聚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500多位烈士的灵位逐一擦洗一遍,再将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认真地清扫一遍。33年的无悔守望,这些英烈不但成了他生活中的主要内容,而且在他心里根植、重生。
  今年春节前,陈光聚老伴去世。而视力、听力已经严重下降,并患有腿疾的陈光聚也已是风烛残年。家人担心他身体抗不住,一个人容易发生意外,多次劝说下,老人终于于五天前搬离了烈士祠。
  3日,在陈光聚的侄子家,记者见到了陈光聚。老人拄着拐杖,别人需要说得很大声,他才能听清,尽管如此,老人思维依然十分清晰。侄媳妇陈志杰告诉记者,陈光聚的身体不方便,却一直守着烈士祠不愿离开,家人反复地劝说,好不容易把他劝了回来。但有空闲的时候,他还是会拄着拐杖,坐在门前的石墩上,向烈士祠的方向望上一望。

王亮家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