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且看湿地保护修复的“山东实践”

2023-10-25 10:40:1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边茹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边茹

  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人介绍地质技术赋能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情况,提到了构筑南四湖流域“一核一屏二带三区多廊”生态保护格局,并实施完成了济宁南四湖湿地保护恢复项目,如此倒是让我想聊一聊湿地保护修复的“山东实践”。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宝库”和“储碳库”,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稀缺资源。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往小处说,修复保护湿地不仅具有生态效益,也能够提供水、矿物、能源资源等经济效益和观光旅游、科教研究等社会效益。往大处讲,保护湿地不仅有利于改善山东的生态系统和居住环境,对于全国甚至全球来说,都具有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那么山东是如何修复保护湿地的呢?山东地处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地跨黄河、淮河、海河、小清河和胶东五大水系,是具有丰富独特湿地资源的湿地大省,拥有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及人工湿地等5大类,覆盖我国分布的全部湿地地类,全省湿地面积369.37万亩,因此,山东的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早在2013年,山东就制定下发了《山东省湿地保护办法》,2017年,山东为进一步推进湿地保护修复,以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关于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立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全面保护湿地。2018年起,山东把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生态状况等保护成效指标,纳入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体系,确定保护成效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和终身追责机制。近年来,山东更是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不断加大黄河三角洲、南四湖、东平湖等重点区域及省级以上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修复力度。2019年至今,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20亿元逐步改善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有效保持了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健康稳定。

  用法治力量保障和推动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是湿地保护修护的重要工作。山东省在省市县三个层面建立“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和林长制工作机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配合,压实各级林长及相关部门单位依法履行责任,切实增强检察机关、林长制工作机构及相关部门单位协同推进保护发展生态资源工作合力,实现行政执法和司法联动,提升生态治理法治化水平,切实增强涉林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力度,为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法治保障。

  山东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推进科学修复、合理利用,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持续性和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基本形成以湿地公园、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为主体,一般湿地和湿地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分级分类体系,切实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全面保护,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全省湿地资源,持续推进山东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