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向美而行 不负青山

2023-07-19 16:27: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林辛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林辛

  生态效益就是经济效益,潍坊正在用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实践,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变成现实。

  “一城清水映蓝天,宜景宜人更宜居”。在齐鲁大地腹地,有这样一座城市,把青山绿水搬到了城市中间。河流青蓝阡陌、乡间平畴沃野、天空湛蓝透亮、空气沁人心脾、草木处处可见……一幅幅怡人景象点衬着潍坊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画卷,把这座“风筝之都”放飞于碧水蓝天之间,让城乡掩映、交融共生的美好憧憬不断变成现实。

  今天的潍坊,对“青绿”的理解不止于感官,更致力于把绿色发展和经济发展相融合,在绿色发展中寻觅机遇,在抢抓机遇中见证改变,从践行改变中转化优势。以积跬步之功力愈行愈远,取得了低碳城市试点优良等次,全国第四,“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全部满分,排名全省第一的高分答卷,为潍坊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如今蓝天白云成为日常所见,作为一名本地人,深知这理所当然背后的来之不易,更是对未来潍坊绿色发展满怀期望。

  潍坊的生态美在哪里?这要从市民最直接的感官处寻找见证。尽管生态文明建设涵盖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但天蓝、水清、环境美毫无疑问是跟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关系最为密切的。我们不妨把时间线稍微拉长一点,可以发现潍坊这几年变化有多大。

  ——首先是天空更蓝了。潍坊空气质量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改善,累计达到31.2%,改善幅度全国第1;空气优良天数由221天增加至288天,重污染天数由18天减少至1天;去年,首次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让潍坊人的呼吸更通畅,心脾更清健。

  ——其次水更清了。与2019年相比,去年国控河流断面水体优良率由28.6%提升至85.7%,省控以上河流断面水体优良率由30%提升至80%,水环境质量首次全面优于全省及所在区域平均水平。

  ——再者是生态更好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口袋公园……随处可见的绿色点缀城市各个角落,富有情趣的生态图景随处可见,让市民在外出休憩时抬头见绿、低头有花、远眺是景。

  增加“含绿量”就是增加“含金量”。这些种种,都折射出潍坊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和手段:

  ·聚焦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等领域,狠抓深度治理,创新“调治准合”大气环境治理;

  ·推进黑臭水体、雨污混流及污水处理“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开展入海河流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创新形成“分级滞蓄、分质处理、时空调节”汛期水污染治理模式;

  ·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共完成3510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累计治理农村黑臭水体24个,治理率达100%。

  潍坊的生态改善是如此迅速,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从抽象文字间搬出来化为现实,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潍坊人的生活新常态。

  潍坊的生态强在哪里?这要从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中获取答案。绿色低碳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容量”,是潍坊秉承生态优先致力高质量发展的一贯选择。翻开潍坊高质量发展的答卷,成绩是连续两年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获评“一等”等次。

  连续两次“一等”,为什么是潍坊?这样的成绩,不是简单冰冷的数字,而是镌刻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下的每一个脚印上。

  ——首先是高新产业步子迈得更大了。去年,潍坊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了57.31%,高于全省9.05个百分点;入选“科创中国”和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然后是产业链跑道更清晰了。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把平台-机制-产业集群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从成果出关,到实践应用,打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等15条产业链,形成了上下脉络通畅的产业集群。

  ——还有是转型的脚步着地更深了。潍坊把转型看作是更远的奋进,凤凰涅槃的过程固然痛苦,但阵痛过后,换来的是去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4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800家,培育省科技领军企业2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4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潍坊经济开始从“笨重”走向“轻盈”的蜕变。

  抓住一个机遇就抓住了一个时代,城之所进,以质取胜。打造高质量发展城市,潍坊从未止步。

  潍坊的生态优在哪里?这要从完善体系、服务支撑中破解密码。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快车突进,也需要体系“正轨”。潍坊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把要进一步提升新经济新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了重要位置,用3个大框14项具体任务强调了体系建设仍然是当前未来必须紧抓不懈的方向。

  立足未来,回顾过往。潍坊应对生态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坚持“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的担当,用一梁一木构筑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进轨道。

  比如,应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推行差异化执法;建立“正面清单”,做到“无事不扰”;打造环保绩效A级、B级企业63家,全省最多;对恶意违法企业“零容忍”,把“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自觉”,这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比如,确保生态建设走远走长,避免“一阵风”,将生态环保工作纳入市级领导包靠事项;签订目标责任书;率先推行环委会办公室实体化运行;扩大“打捆环评”等等不胜枚举。

  ……

  天蓝了,水清了。环境质量达标了,潍坊会躺下来休息么?不会,也不能。潍坊将呼唤时代担当,继续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向美而行,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