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相约尼山,同世界分享“数字文明新机遇”

2023-06-30 09:14:3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林辛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林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是向全世界数字文明有识之士“坐而论道”的邀约。用“合和共生”的儒家思想,放大“开放共享”的期望,共同寻找、分享关于数字文明未来发展的新机遇。

  6月25日至27日,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如约而至。自2014年至今,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在浙江乌镇连续举办九届,本届大会首次走出乌镇,来到了孔子诞生地的尼山。两千年前,儒家文化自尼山起根;两千年后,数字文明在尼山汇聚,这是过去与未来时间轴线的交叠,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智能的双向奔赴,更是数字文明行业跨越国界携手把握未来机遇的启程。

  在中国文化中,“十”届有着特殊的节点意义,由此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格外受人瞩目,也呈现出诸多新气象。首先,此次大会比往届更具有专题性。以“人工智能”为命题,全球互联网“大佬”围绕“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等议题展开讨论,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新思想,剧透了未来数字文明发展的走向,为未来数字文明发展提供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契机。

  其次,本届大会将数字文明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相融,既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数字时代的气息,更为数字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滋养。“和”是儒家思想重要的价值体现,阐释了人类历史是一个逐渐走向融合并最终实现大同的过程。正如此次会议强调的,要“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突出要以更加鲜明的开放共享姿态,促成各国网络命运“和”谐共生。

  数字文明不是以邻为壑,而是众人拾柴、美美与共。全球数字化的浪潮是不可阻挡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能够独善其身。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新特点,谋求构建平等包容的数字世界是必然,也需要更大程度的合作与开放,以期共同创造和分享数字文明发展新机遇。

  共享机遇,需要打破壁垒。数字文明新时代是生产力迈向更高阶段的时代拐点。当下,5G、千兆光纤、云、ChatGPT等新型数字手段正在全球徐徐展开,而这些技术都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团体所能单独掌握。想要让数字文明成果成为生产力飞跃的有力支撑,就需要全球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共享数字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在抓紧数字文明机遇基础上,更好扩大数字成果的应用效果,让数字文明成果更好地惠及人类发展。

  共享机遇,需要共商共为。数字发展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也不是竭一家之力就可以抵达。无论是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还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都需要强化共识,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协力,共同创造。正如本次大会强调的,要坚持共建共享,深化互信共治,加强跨国家、跨领域、跨文化的交流与协作。让世界互联网大会不仅是展示自身竞争力的平台,更要成为寻求合作共赢的窗口。

  共享机遇,需要体系支持。市场从来都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也是创造和积蓄数字文明发展机遇的灯芯,而要保持市场与数字创新的良性互动,必须要有清晰的产业发展路径和规划,要营造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和组织支援体系,更大释放制度优势和政策红利,以此来保持创新创造的势头不衰,从而创造更多的市场机遇。

  古有百家争鸣,今有尼山对话。本届大会倡导海纳百川、相互学习,致力于分享机遇、共同进步;这也印证和诠释了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初衷: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

  当前,国际变局动荡和全球经济萎缩同步交织,全球化面临着较大收缩挑战;在这样大背景下,就越需要世界各国凝聚共识、开放合作。在这个意义上,此次大会已经不仅仅是一次数字文明的互联网盛会,更是全球对话和开放合作的大平台;以“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儒家包容思想,为全球弥合分歧、坚定开放合作共识、共享合作机遇发挥了重要启示作用;在“和而不同”的大者思想中,宣布了中国同全世界分享发展数字文明新机遇的决心,见证了更加开放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