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的魅力之破壳而出的蓝色“神石”
2012-04-26 15:3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潍坊频道 我要评论
[提要]编者按: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人们记住了“金镶玉”,了解了中国的玉石文化;那么,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举办您将会记住什么?蓝宝石,产出于昌乐的蓝宝石将镶嵌在奖牌之中悬挂在运动员的胸前。作为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蓝宝石生产和销售基地,昌乐的名字无形中带给人了一丝浪漫的蓝色遐想。
编者按: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人们记住了“金镶玉”,了解了中国的玉石文化;那么,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举办您将会记住什么?蓝宝石,产出于昌乐的蓝宝石将镶嵌在奖牌之中悬挂在运动员的胸前。作为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蓝宝石生产和销售基地,昌乐的名字无形中带给人了一丝浪漫的蓝色遐想。
如今,说起宝都,大家自然而然与昌乐联在一起,不自觉间昌乐人也给自己加了一个称号——宝都人。“齐国首城,宝石之都”已经叫响大江南北,蜚声中外。昌乐被誉为“中国蓝宝石之乡”、“世界蓝宝石之都”、“中国宝石城”,而这一切皆缘于一种神奇的石头——蓝宝石。
今天,我们走进神圣、富饶的宝都大地,尽情体味这种“石头”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
18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不仅在山东昌乐形成了近百座远古火山口,还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宝贵的财富——蓝宝石。“此地有宝,可惠及子孙后代也。”相传3000多年前,辅佐武王兴周灭商的太公姜尚封王建都昌乐营丘时曾留下此言。据了解,多年来,当地就有这样的民谣,“昌乐有三宝,蓟蓟菜、茅根草、乌金火石不用找。”常有百姓在野外砍柴割菜、在田间耕种劳作时捡到“乌金火石”或“牛角火石”,其实,这些火石就是蓝宝石,只是人们还不认识它。
1974年夏,一位汽车司机在昌乐境内捡到一颗重达10克的刚玉,随即报告地矿部门,提供了找矿线索。
1980年3月至1981年9月,省地质四队通过野外工作发现,昌乐新生代玄武岩分布地区可能发现蓝宝石。1985年,省地质四队在昌乐地区的冲击层发现16颗刚玉。
1986年,省地质四队在北岩11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普查,发现213颗刚玉,最大的22克拉,经北京宝玉石权威部门鉴定,确认为蓝宝石。
1987年,省地质七队对北岩地段丹河水系进行系统的松散物取样,最终圈定了矿体,探明蓝宝石砂矿储量20558.5克。北岩蓝宝石砂矿成为全省评价的第一个蓝宝石砂矿,填补了省内蓝宝石矿种的空白。是年底,五图镇谢家山村村民王振成与一村民携带约250克蓝宝石赴京报矿,引起国家地矿部门的高度关注。
1988年3月中旬,省地质七队开始在五图地区11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普查,探明五图镇辛旺地段蓝宝石储量503.95万克拉、平均品位4.68克拉/立方米,刚玉总储量3611.4万克拉、平均品位34.23克拉/立方米;探明五图镇辛旺村至潍城区鞠家村矿段蓝宝石储量211.53万克拉、平均品位2.445克拉/立方米,刚玉总储量1234.8万克拉、平均品位12.95克拉/立方米;
1986至1990年,经山东省地质部门详查,探明昌乐县境内蓝宝石矿藏面积达450多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3,储量达数十亿克拉,其中富矿区品位在30克/立方米以上,是目前国内最大、世界罕见的大型蓝宝石矿区之一。同时,与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家出产的蓝宝石相比,昌乐蓝宝石具有颜色深、颗粒大、双色性显著、晶体完整、特异宝石多等特点,被国际宝石行业誉为“中国蓝”。
蓝宝石的横空出世,带给了人们太多的意外惊喜,于是当地人们开始了漫长的寻宝之路,昌乐的决策者们也开始了珠宝产业的发展壮大之路。
昌乐境内已发现的蓝宝石原生矿点主要分布在方山顶及其北麓和五图街道的邱家河。1987年,首先在 方山北麓发现蓝宝石原生矿并进行开采,他们自发组织,少则两三人、多则几十人,采用打眼放炮、开山挖洞的方式采矿。使用的工具主要有铁钎、风钻、铁锤、矿灯、土筐等。同年,五图镇老官李村东南沟自发组织开采蓝宝石砂矿,随后,相继在五图镇辛旺村的河床、荒滩等地开采,后在村中、院内开采,更有在自己的承包田中毁田开采。他们大多使用铁锨、铁镐、土筐、小铁车等工具,以挖猫儿洞的形式采矿。
1992年至1993年,原生矿区开采达到高峰。这种自发组织的采矿方式,工具落后,方式原始,危险性很大,破坏了部分山体植被和资源漏采。开采之初,因无加工能力,矿区农民只能将蓝宝石毛料廉价销售,大量宝石毛料被国内外珠宝商低价收购,造成了蓝宝石价格的紊乱。1990年,昌乐开始出现半手工式、家庭作坊型的宝石加工户。使用的工具主要有宝石切割机、整形机、研磨机、酒精灯、机械手等。加工工序为选料、原料处理、切割、打坯、整形、抛光等。
无序开采与发展加上珠宝加工规模小、档次低、其附加值也相当低,同样规格、同等品位的宝石,与香港珠宝企业的产品相比,价格相差十多倍;与泰国加工的产品相比,差距更大。如何让蓝宝石的加工和销售走上正常和规范的途径成为了当时摆在昌乐决策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规范蓝宝石市场,实现蓝宝石资源可持续开发,昌乐的决策者们呕心沥血、一脉相承。
1988年6月,昌乐县矿产资源管理局成立,负责境内蓝宝石资源开采的管理,向采矿者发放开采证。
1992年,昌乐成立了县矿管局公安护矿队和县缉私队,负责查处境内矿业开采、流通领域中的违法行为。
1993年,昌乐推行“有水快流”政策,停止发放蓝宝石开采证,矿区农民可随意采矿。
1995年,县政府制订了《蓝宝石矿区管理暂行办法》,对蓝宝石矿区实行“三区一复垦”(开采区、保护区、复采区,把采挖区整理为可耕地)管理。
1996年,昌乐对全县蓝宝石资源实行依法保护性开采,采取管矿不管人,一村(单位)一证,一户(人)一卡的管理形式。村(单位)和个人到县矿管部门办理开采证或开采卡后,即取得宝石开采资格,采矿者在规定范围内可自由开采。
1998年,全县开展蓝宝石资源开采整治工作,实行依法有计划开采。
2002年3月,县政府制订《昌乐县蓝宝石资源统一开采管理办法》,对蓝宝石矿区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限量开采、综合利用,划定禁采区、保护区和复垦区;对保有储量相对完好的地块和有开发潜力的远景矿区一律禁采,有计划招标拍卖;对零星采挖的复采区、沟坎、荒滩等区域进一步规范开采行为,一律实行有偿、持证开采,并按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据统计,1995年至2002年,全县共发放蓝宝石开采证66个。
2003年,县政府决定:全县除五图镇部分过采区可进行复采外,其他蓝宝石矿区全部停止开采。至此,全县蓝宝石资源开采步入有效保护、规范管理、合理有序阶段。
以蓝宝石为“媒”,昌乐丰富和发展了其外延和内涵,将其纳入珠宝产业的范畴来运作。
为做大做强以蓝宝石为龙头的珠宝产业,昌乐成立了珠宝产品加工培训中心,聘请国内外专家和当地技术能手,对从业人员进行加工、鉴别、销售等知识培训;在中国宝石城内设立了山东省黄金珠宝玉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昌乐监测站,保证了蓝宝石饰品的质量,提高了昌乐蓝宝石的声誉,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使昌乐的珠宝业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变,交易市场实现了由分散向规模化经营的转变,市场格局实现了由小而杂、散而乱向专业化、规范化转变。1996年,昌乐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宝玉石协会,重点抓全县珠宝行业的规划、协调、监督和管理,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业务指导、质量鉴定等方面的服务,为珠宝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对昌乐珠宝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县从业人员4万多人,加工企业1200多家,年加工宝石1300万克拉、饰品4500万枚、贵金属5000万克以上。有5家企业被评为“中国珠宝首饰业驰名品牌”、“山东省珠宝玉石业著名品牌”。2006年底,昌乐县被评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
更多新闻:
- 淘乐进行时:走访中国蓝宝石之都2012-04-26 15:19:00
- 石头的魅力之破壳而出的蓝色“神石”2012-04-26 15:38:00
- 石头的魅力之从小到大的世界珠宝市场2012-04-26 15:35:00
- 石头的魅力之从无到有的世界珠宝品牌2012-04-26 15:30:00
- 昌乐推进乡村文明行动 乡村流行文明风2012-04-26 15:43:0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