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在身边·临朐温度丨曾永:“煎饼书记”的致富经

2024-06-28 19:43:4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溯 赵晨旭

  大众网记者 李溯 通讯员 赵晨旭 潍坊报道

  舀面,上鏊,快速转动鏊子将面团摊成薄薄的饼,30余秒的工夫,一张又薄又大又香的煎饼便下鏊子了……走进潍坊市临朐县辛寨镇张家庄子村的鲁农家庭农场车间里,只见绿色的地面、雪白的墙壁一尘不染,几盘鏊子热气腾腾,一排农村妇女头戴纱网帽、脚穿红鞋套、脸戴防护口罩,手上戴着手套,正熟练地摊着煎饼,蒸气伴随着阵阵煎饼清香,弥漫整个院落,让人垂涎欲滴。

  “我们这里地处辛寨街道西南的大山腹地,属于丘陵山区,乡亲们都说‘山连山,坡连坡,巴掌地里种谷子’,但好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素来有种植小米的传统。”张家庄子村党总支副书记曾永坦言,但长期以来,村里种植结构单一,村民大都种着家里零零散散的一亩三分地,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再加上投入不科学,年成好时也谈不上啥效益,更别提年成不好的时候了。

  如何改变现状?2016年,曾永带着村委成员一起去了省农科院,三次对接山东省杂粮研究所,从管理技术、优质种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回来后,村里确立了“绿色、无公害”的高端小米种植发展路径,并成立了鲁农家庭农场。同时,引进小米、薏米、蜜薯等多个品种进行种植,经过多年的精心管护和栽培,600多亩的种植基地,可实现年产谷子20万斤,地瓜40万斤,薏米7万斤。

  “除了村民手里的零散土地,当时村里还有70多亩的闲置土地,要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实现农业种植产业化,首先得让土地流转起来。”曾永说。

  一开始,有的村民不理解。让曾永印象深刻的是一位62岁的聋哑困难户吕学同,当时,他有2亩地需要流转,在得知情况后,曾永多次上门沟通,去做思想工作。因为无法直接用语言交流,双方产生了一些误会,吕学同好几次用木棍把曾永赶出来。为了正常交流,曾永从网上一点点地学习手语,经过10余次沟通后终于做通了他的工作。现在吕学同一年就能收入12000元,每次见到曾永,都会用手语笑着比划说声谢谢!

  “我们沂蒙人喜欢吃煎饼,但一家一户摊煎饼工艺不能统一,酸甜不等,卫生条件有待完善和提高,因而一直形不成规模和品牌。”曾永认为,煎饼也要做高端,因此他一开始就定位于“营养、保健、零食、高档”。

  “当时我想方设法对接了一家某煎饼出口企业,重金购买了他们的配方。”曾永说,当年2月开始筹备,3月份便投资40多万购进8台煎饼机、3盘石磨、1台蒸车、2台封口机,并装修了更衣室、原料车间、加工车间、分拣车间、包装车间,开始招募人员,调试机器,进行试运营,还注册了“沂山谷道”商标,荣获“中国绿色健康食品”标志。

  在车间,记者看到,生产的煎饼细腻均匀,柔韧性强,一圈圈米轮清晰可见,似树木的年轮,中间五分之一面积“见花”,饼体薄如蝉翼,在直播镜头前更显得色相俱佳。

  “除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措施,我们所用的小麦、大米、薏米、玉米等原料全部来自农场,先经过蒸车高温杀菌、蒸熟工序后,才进入石磨磨糊,所有工序流程中的用水,全部是桶装纯净水。”现场正在摊煎饼的高丰红介绍说。

  “好质量和好口碑打出去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持续拓宽销路。‘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农民变网红’,就是我们当下的致富新模式。”据曾永介绍,在县镇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农场打造了电商直播基地,实现了大山深处的“临朐煎饼”全国发货。

  一根网线连通城乡,农村电商正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作为山东省第一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临朐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一体化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深度融合,产业园区、合作社、企业协同推进,致力打造农村电商长效发展的“生态圈”。截至目前,已建成县级直播带货中心和14处镇级直播基地,孵化电商品牌100余个,培育直播达人1000多名。

  电商让偏远的山村连上了大时代,也让“煎饼书记”曾永这样有志电子商务的创业者、农业经理人、新农人扎根在农村,在广阔田野里找到新定位、新角色。“下一步,鲁农家庭农场将立足于打造高品质、有特色、好口碑的临朐农业金字招牌,扩大生产基地规模,让绿色生态杂粮煎饼走向高端市场,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临朐煎饼的美味。”曾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