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敏 王辉 潍坊报道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潍坊是农业大市,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潍坊创新提升“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赋予“三个模式”新的内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潍坊传承创新基因,弘扬改革精神,勇担历史使命,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一体设计、城市乡村协调推进、五个振兴同步发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取得重要进展,我市的“三农”工作发生积极变化。
农业实力显著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1183.5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500亿元,均居全省第1位。培育了粮食、蔬菜、畜禽、农机等优势产业集群,粮食产量稳定在84亿斤,年产蔬菜1300万吨、肉蛋奶170万吨,是全国闻名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
农业科技领跑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由十年前的30%提高到现在的75%,80%的温室大棚应用数字装备。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的400多位高层次人才常年在潍坊工作,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编制的5项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填补国内空白,“潍坊标准”输出到27个省,科技给潍坊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农业开放优势彰显。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产品出口额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蔬菜出口量、禽肉出口货值分别占全国的1/8、1/6,更多的潍坊农产品摆上了外国人的餐桌。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加速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全面向农村覆盖,基本实现农村道路“户户通”、“三公里”服务圈,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行政服务和公共服务。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754个村集体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
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历史性地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在新的征程上,潍坊深刻把握“三个模式”的时代背景、时代价值、时代内涵,传承弘扬“三个模式”蕴含的改革创新精神,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创新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一体化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快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村治理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努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城市”。具体来讲,就是要加速“三个融合”:
用产业思维发展农业,加速城乡产业融合。当前,农业已经发展到以数字化为特征的3.0时代,亟需强化产业组织理念,运用现代科技和工业成果装备农业,引入高效经济管理方法运作农业,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在产业布局上,统筹考虑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在产业生态上,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产业组织理念,加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未来农业新形态新业态。在产业驱动上,更加注重依靠科技的力量,强化数字赋能农业产业发展,打通“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全链路,给乡村产业发展植入“智慧大脑”。
靠城市资源反哺农村,加速城乡要素融合。要素融合是城乡融合的基本前提,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更多支持农业、流向农村、惠及农民。聚力解决“人下乡”的问题,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培养更多懂技术、懂管理的致富能人和新型职业农民,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投身乡村的人干得有劲。聚力解决“钱进村”的问题,强化金融赋能,推出更多普惠性金融产品,提供更多多元化金融服务,撬动更多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投入乡村。聚力解决“地流通”的问题,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将“沉睡”资产转变为有效资本。
以城市居民标准服务农民,加速城乡公共产品融合。重点是聚焦生态美,深化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实现洁净、整齐、美丽。聚焦生活美,改善乡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办好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推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聚焦内在美,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美学教育、移风易俗、文化惠民等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振农民的精气神,优化农村的人文环境。当前,潍坊人民正在书写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时代答卷。
当前,潍坊人民正在书写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