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单小东 通讯员 谭惠 潍坊报道
姜庄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文化名镇,是被收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扑灰年画、泥塑发源地。近年来,该镇依托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以保护、传承、利用为主线,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总体规划与因地制宜、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的关系,按照“弘扬非遗文化、发展美丽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理论,全力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备受现代文明冲击而逐渐尘封的非遗文化根脉得以存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因子、夯实产业基础。
全镇域融合 推动“一枝独秀”向多点开花
近年来,姜庄镇积极谋划打造“一园、四基地、多点”非遗文化百花齐放布局。一园即集民间艺术制作展览、观光体验、产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基地“红高粱艺博园”;四基地即“聂希蔚泥塑传承基地”、“吕蓁立扑灰年画保护基地”、“聂鹏泥塑研学基地”、“树花产学研实践基地”;多点即以“石见亭石家画堂”、“王俊波扑灰年画”、“聂佩斗泥塑”等26位非遗传承人为代表的创作点。“通过静态陈列与活态创作有机融合,充分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使每处都成为有生气的活态展示馆。”姜庄镇党委书记李梅告诉记者。
创新性发展 推动非遗与产业“五化”融合
立足传统优势,推动非遗品牌化。借势莫言家乡、“高密四宝”影响力,持续放大“中国扑灰年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非遗传承贡献乡镇”、第三批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品牌效应。
借势文旅产业,推动非遗融合化。依托红高粱艺博园、聂家庄泥塑产业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模式,鼓励支持仁一、前屯、顺北、李仙等村居发展乡村观光、文化体验、田园采摘等业态,倾力打造一批特色民居示范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横向融合,2020年全镇接待参观人数超过20万。
丰富传承手段,推动非遗信息化。姜庄镇坚持“大数据、大平台、大传播”探索非遗大数据建设,采取数字化手段对现存的明清等时期作品进行采录、存档、传播,实现高效信息化,加大对非遗作品数据库、项目申报数据库等建设,实现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创新性开发。
发挥地缘优势,推动非遗产业化。借力电商直播、淘宝等销售手段,举办“网上非遗购物节”,形成非遗研、展、宣、销全产业链。目前全镇5200多人从事非遗产品生产、民俗文化研发,力争5年内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
依托专业平台,推动非遗国际化。以“红高粱文化节”等活动为媒,积极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人积极参加国内外文化展演,聂希蔚、吕蓁立、聂臣希等非遗传承人多次被国家级媒体报导,让姜庄非遗走出山东、走向全国。
创造性转化 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成立姜庄镇非遗研究会和产业联盟,设立专项基金,以传统节日、文化遗产日等为契机,举办‘非遗民间艺术节’、‘非遗进校园’、‘非遗成果作品展’等系列活动,让人们更直观、生动地感受非遗魅力,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传承和发展。”据姜庄镇党委书记李梅介绍,姜庄镇紧扣重点工作要求和疫情防控相关情况,践行“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原则,拓展发挥“非遗保护+”功能,推动非遗“线上+线上”传承活动开展,扑灰年画《疫情防控》、泥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五”普法》等体现新时代特色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欢迎。
1月14日,《新建铁路潍坊至新沂铁路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公众参与公示》在临沂市人民政府、潍坊市交通运输局网站正式发布。[详细]
留住身边的感动,用“小行动”传播“大价值”,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潍有正能量”正在讲述发生在潍坊的温暖故事。《潍有正能量》是大众网·海报新闻开通的暖心栏目,如果您发现了身边的好人好事,请联系电话0536-8797878。[详细]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认定培育名单的通知》和《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拨付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补助资金的通知》下发,我市齐鲁创业城创业创新综合体和滨海科创园两家单位顺利入选,入选数量全[详细]
近日,潍坊市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在正式举行,记者了解到,协会成立后,将对于整合潍坊市自驾旅行和房车露营资源、规范市场管理和服务、推动自驾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有益影响。[详细]
1月14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0年全市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21年发展任务。市委书记、市长田庆盈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主席苏立科出席,市委副书记刘运主持。[详细]
近日,潍城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区王家文庄村50岁的陈金霞在潍城区红十字会自愿签订了《遗体(角膜)捐献登记表》。她这一勇敢大爱的决定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