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周姑戏记录乡音和乡情

2018-11-04 16:00: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地方戏作为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的形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地域民风习俗,为当地百姓所喜爱。据统计,我国的地方戏有300多种,临朐周姑戏便是其中一种。周姑戏兴起于二百余年前的清代,曾在临朐一带民间流行,并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这一独有的地方剧种,先后被列入潍坊市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地方戏作为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的形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地域民风习俗,为当地百姓所喜爱。据统计,我国的地方戏有300多种,临朐周姑戏便是其中一种。周姑戏兴起于二百余年前的清代,曾在临朐一带民间流行,并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这一独有的地方剧种,先后被列入潍坊市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手艺之都京城亮相 周姑戏展现风采

  10月15日至19日,山东省委宣传部、省记协、省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省直及济南、青岛、潍坊等六市主要新闻单位部分青年记者、编辑到革命老区临朐体验生活。在临朐县城大千文化街的“骈邑古韵”非遗聚集区二楼展厅的玻璃橱窗内,有一本由冯奎业著、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临朐周姑戏音乐研究》。据临朐县新闻中心的刘明志主任介绍,今年的7月23日-8月22日,在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潍坊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千年潍水·手艺之都”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潍坊)保护成果展示月中,临朐县的周姑戏和洼子跑麒麟、手绘年画、红丝砚制作技艺、黑陶瓦盆制作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亮相京城,以各自独特的技艺,让游客们饱了眼福。

  刘明志主任介绍说,临朐县历史悠久,蕴藏着资源丰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朐素有“小戏之乡”“书画之乡”和“中国观赏石之乡”的美誉,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东镇沂山祭仪1项,省级非遗项目周姑戏、临朐全羊制作工艺、洼子跑麒麟等6项,市级项目庄农日用杂字、张兴马灯、渔鼓书等23项,挖掘整理临朐蓝印花布、纯手工布鞋技艺、临朐木板烙画等县级非遗项目200余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7名,传习所、综合性传习中心、传承示范基地等传习场所50余个。

  懂戏的人说,传统的周姑戏唱腔古朴、上口、通俗,富有民歌风味。但如今它已明显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群众需求。为了争取更多的观众,更大的市场,很多人在努力着……周姑戏需要抢救、挖掘、研究、传承,因为这种民间艺术样式本身就是一方水土之上,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愿望与理想的美好寄托,它是这个地区永久性的记忆……

  深入了解临朐的非遗文化,了解周姑戏的前世今生、周姑戏在申遗之后有哪些改变,这些问题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唱腔古朴,乡风乡音表达喜怒哀乐

  《临朐周姑戏音乐研究》是2017年4月出版的,作者是74岁的临朐县文化馆退休职工冯奎业。这本书包装设计极简,书里记录了临朐周姑戏唱腔的音乐特征、基本规则、基本板式以及周姑戏的曲牌介绍等,也可以说,冯奎业用现代音乐的简谱方式记录下了已经流传近200的周姑戏的乐谱。

  回忆起这些年的工作,冯奎业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在县文化部门工作,曾参与过吕剧音乐研究与作曲。对于周姑戏唱腔音乐,他说:“我是地道的临朐人,小时候听老辈人唱过。在那个年代的社会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周姑戏古朴的唱腔既表达了老辈人的喜怒哀乐,反映着临朐人民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也表达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追求。有乡风乡愁,有自豪自信,真是难忘的乡音。”

  在全国几百个剧种中,音乐是区别各地方剧种的主要标志。如果不是本地人,很难理解周姑戏的音乐旋律、语言平仄特点。

  冯老师介绍,以前的周姑戏只靠鼓板伴奏过门,很少照顾到剧情的深层发展与情感的细腻变化,后来,经过大家不断改进充实,周姑戏也得到丰富与发展。而过去的老艺人只会传唱,没有人记录下来。

  出于对戏曲音乐的偏爱,挖掘、研究周姑戏唱腔音乐始终是冯奎业的一个心愿。这些年来,冯奎业受邀参加了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整理与申报工作,有机会实现“记载一部分传承史料,提供一份参考资料”的夙愿。随着临朐周姑戏先后被列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省文化部门在临朐设立了临朐周姑戏传习中心。临朐县委多次提出用传统戏曲唱响时代旋律的要求。出于一种使命感,冯奎业开始编撰这本《临朐周姑戏音乐研究》。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焦雪
我要提供新闻线索(一旦采用,奖励最少20元话费,所有内容均为您保密)
手机: (填写手机号码)
姓名:(请填写真实姓名,网站会做保密处理)
所在地区:
内容: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