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人工智能引擎:提升终端人工智用户体验

2018-06-16 08:18: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到2020年,全世界人口将达到78亿,届时将有60亿智能手机终端在市场上流通,到那时,要找到一个没有智能终端的地球人几乎不可能。高通在终端人工智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骁龙移动平台加快了包括移动、物联网和汽车上人工智能从云端到终端的迁移。高通骁龙移动平台是第三代终端人工智能平台,它采用优化设计,可显著提高处理速度,并提升在相机、游戏、XR、语音识别等方面的移动体验。

  此前,高通人工智能创新论坛上,强力推出基于10纳米制程工艺打造的全新高通骁龙710移动平台。骁龙710继承了骁龙800系列才有的旗舰性能,并采用支持终端人工智能的高效架构设计,集成多核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并具备神经网络处理能力。在600、800系列中强力补位全新定义且极具意义的骁龙710移动平台,也是高通致力于打造的人工智能变革中的一部分。

  骁龙710移动平台全新架构 AI性能显著提升

  与骁龙600系列相比,骁龙710采用人工智能的高效架构而设计,带有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从硬件、软件到框架的全面人工智能支持。对于人工智能运算能力,骁龙710相对于骁龙660足足提升了225%。骁龙710搭载的多核人工智能引擎将使智能手机带来拍摄与语音方面的用户定制体验,在人工智能应用中实现高达2倍的整体性能提升。除此之外,骁龙710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功能支持更轻松地拍摄并分享情境感知的照片与视频,个性化语音与语言模式,以实现更自然的交互。骁龙710能够明显提升关键的消费者日常体验,比如,高端拍照特性将受益于终端侧高速AI处理,而无需牺牲电池续航。通过异构计算,骁龙710移动平台可让终端侧人工智能应用更快速、直观且高效地运行。此外,骁龙710中的人工智能引擎支持平滑、快速的视频风格转换、深度人像模式和支持主动深度感测的人脸识别、解锁功能。

  高通终端侧人工智能的领先地位

  高通终端人工智能的领先地位让高通与其客户在移动、物联网和汽车等方面拥有无限竞争力。其骁龙移动平台更是加快了关键设备类别(包括移动,物联网和汽车)上人工智能从云端到终端的迁移。十多年来,高通一直专注于在移动终端的功耗、散热和尺寸限制之内,高效地处理多种计算工作负载。骁龙移动平台是获得业内认可的,最高性能移动智能终端的首选系统级芯片(SoC)。

  目前,Qualcomm骁龙845、骁龙835、骁龙820、骁龙660,以及最新推出的骁龙700系列移动平台都将支持该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其中,骁龙845将支持最顶尖的终端侧人工智能处理。骁龙845是高通第三代人工智能移动平台。与前代相比,骁龙845带来了近三倍的人工智能整体性能提升,将移动终端改变为绝佳的个人助手;简化图片与视频的拍摄;提升VR游戏体验,并让语音交互更加自然。

  现在,多家智能手机厂商正在用骁龙移动平台上的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加速其终端上的人工智能应用,包括小米、一加、vivo、OPPO、摩托罗拉、华硕、锤子以及黑鲨等等,其中部分厂商正计划采用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在其未来的旗舰骁龙智能手机上优化人工智能应用,提升智能终端上的人工智用户体验。

  高通与众多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合作伙伴一起,如旷视科技、商汤科技、有道词典等。充分利用骁龙人工智能终端的特性,实现了很多AI功能,如智能追随、辅助摄影、物体检测、智能相册、食物分类、面部特征识别等,为用户打造完美的人性化体验。其他多家领先的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企业也为骁龙移动平台带来专属的用例优化。虹软为骁龙客户提供单摄和双摄算法,并积极开发人工智能用户体验。创通联达针对人工智能视觉用例和终端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Uncanny Vision针对人、车辆、以及车牌检测和识别提供优化模型。这些企业以及其他更多公司都将利用高通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组件,加速实现其人工智能模型的性能与用户体验。

  高通推进终端人工智能布局

  人们感知到的高通,并非只限于在芯片上面的发展。很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行业和应用,都建立在高通发明的基础科技上,从5G到人工智能,从物联网到汽车、以及混合现实应用。高通正在用户感知明显的终端侧去提升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力发展终端人工智能技术,并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携手,卓有成效地推进着其终端人工智能布局,并通过其广泛的生态系统合作,促进终端人工智能新业态的诞生,催生终端人工智能新经济。致力于让终端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