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厘米木板上镂空!潍坊方吕鸟笼让顾客几十年不舍得用

2018-01-11 10:28: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手工活效率低,费时费力,一些老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境地。获得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吕鸟笼,时至今日已经传承了一百多年,现在他的传人依然在延续着手工雕刻鸟笼的技艺。

  

blob.png

 

  方吕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寿光市上口镇西方吕北村,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130年的历史,第四代传人王洪吉从1980年开始学习,到现在也已近40年。

  

blob.png

 

  王洪吉告诉记者,百年之前,西方吕北村制作鸟笼蔚然成风,村里也有过不少优秀的手艺人,但是时过境迁,到现在方吕鸟笼的传人已经寥寥无几。而方吕鸟笼对王洪吉来说,也成为了一生都不能割舍的家传手艺。

  

blob.png

 

  据了解,王洪吉传承方吕鸟笼是受到他老爷爷王岱海的影响,在老人的熏陶之下对鸟笼有了认识。从那时候开始王洪吉就开始制作鸟笼。

  在制作鸟笼的过程中,每次都做的很多,有时候做十件八件也做不出就很好的效果,他每天都加紧练习。渐渐地,王洪吉的技艺越来越娴熟,经历了几十年岁月的打磨,他深知肩负起技艺的传承和弘扬是自己责无旁贷的家族责任。

  

blob.png

 

  王洪吉介绍:"最难的就是在于鸟笼雕刻,雕刻工艺无止境,在一个不到三厘米的板,头驴的四条腿都是镂空的,这样的工艺是很高深的。雕刻最关键的是做出这个人物的形象来,要做的逼真。下刀的时候还得做出力度来,要是着急了,一刀子戳下去,断了秸子这就是废品了。

  

blob.png

 

  如今,方吕鸟笼已经逐渐由一种传统的实用器具发展成为极具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在扎制工艺上也更加精益求精。从王洪吉制作的鸟笼上可见,笼脚、笼门、抓手、把子等处雕刻着“耕读渔樵”、“琴棋书画”及“八仙过海”等传统图案,雕工精美,人物栩栩如生。

  

blob.png

 

  王洪吉骄傲地说,方吕鸟笼做工精细、制作工序繁杂、艺术附加值较高,已先后被评为“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誉的取得,经过了几代人不断地努力,从选材、钻孔到一刀一刀地雕刻,每步工序都要用心,每件作品都得是精品。

  王洪吉说,有的鸟笼卖出去几十年顾客都不舍得用。“我曾经有一只鸟笼,上了三遍油,一直没用。过几年上几次油,过几年上几次油,用油纸袋包装收藏”。现在,王洪吉的儿子王建勋也在学习做鸟笼,方吕鸟笼有了第五代传人,希望这样的老手艺能够永世传承。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