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花样百出 保健品营销"坑老"没商量

2017-03-15 09:22:00    作者:陈静静 邓永杰   来源:潍坊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保健品 营销行为 脱糖 虚假宣传 营销活动
[提要]近日,家住潍城区的王女士被忽悠购买了降血糖保健品,结果血糖不降反升。单先生带着母亲未使用完的保健品到“福寿乐”要求退货,并要求店家支付医药费,但对方以商品无质量问题拒绝退货。

  近日,家住潍城区的王女士被忽悠购买了降血糖保健品,结果血糖不降反升。3月14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个别非法商家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忽悠他们购买劣质保健品,搜刮老人的钱包。这些非法营销行为,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也影响到了家庭和谐。对此,相关部门提醒市民若发现类似非法营销行为,可进行投诉。

  事例一

  购买保健品降血糖,吃了不降反升

  家住潍城区双合小区单先生的母亲王女士患高血糖已有多年,近日,王女士被忽悠到城区一家名为“福寿乐”的保健品店听课,商家宣称他们的保健产品有调节血糖、恢复胰岛、减停西药等效果,王女士听后动了心,买了5000元的产品。

  此前,王女士在没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糖维持在6.9mmol/L。服用该保健产品三个月后,王女士开始出现血糖升高、失眠、头痛等症状。单先生担心母亲身体,便陪她到该店咨询,该店的工作人员称血糖升高属于脱糖反应,称王女士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会得到改善,并指导她加大服用量,从一天三包加到一天五包。

  两个月后,眼看家中的保健食品要吃完了,老人的症状不但不见好转,还连续两个多月出现失眠症状。单先生带母亲到医院检查,血糖上升到了7.0mmol/L,医生表示必须住院接受治疗,否则可能引发病变。

  单先生带着母亲未使用完的保健品到“福寿乐”要求退货,并要求店家支付医药费,但对方以商品无质量问题拒绝退货。

  “母亲服用后出现血糖不降反升、失眠等症状,保健品店非但没有让母亲停药观察及时补救反而让她加大药量,现造成严重后果。”单先生向潍城区消费者协会进行了投诉,消协工作人员立即对单先生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及时与经营方取得联系,双方当面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无医疗鉴定结果的情况下,该保健品店给予王女士相关费用3600元。

  事例二

  一心治好顽疾,信保健品传单上当

  老年人群体出于对健康的追求,很容易失去理智,轻信非法营销,不惜拿出自己的养老金和家里的积蓄,去购买劣质保健品、理疗产品。在服用和使用这些产品后,要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要么出现相反的效果。

  家住城区松鹤园小区的赵女士,今年76岁,因年轻时过度劳作,落下了腰疼的毛病,有时晚上疼得睡不着觉。她吃了很多药品,都没有治好这个老毛病。去年冬天,赵女士赶集时收到一张传单,上面介绍,有一种新产品能治疗腰酸背疼顽疾。

  “当时一心想治好腰疼的毛病,就相信了传单上说的保健品,立即去了这家店。”赵女士说,当时儿子和女儿都劝她不要去,说大医院都治不好的病,这些产品更不靠谱,但她还是执意去买了。“这种产品包装很简单,每盒210元,我一下子买了5盒。回家使用后,确实有发热的感觉,但吃到最后没起到多大作用。”

  “去年,我在路上遇到过几次推销理疗产品的宣传活动。”家住奎文区百姓家园小区的郑先生说,他去听了几次课,开始几天听完课后商家会免费送东西,第四天开始推销高价药品,宣称能治“百病”。当时他打算买两盒试试,最后被家人制止了。

  事例三

  老人一意孤行,与儿女们产生嫌隙

  洗脑式营销抓住老人追求健康的心理,经过各种宣传和讲课,失去理性的老人拿出钱来购买劣质保健品、理疗产品时,很容易与子女发生矛盾。因为,多数年轻人会清醒的认识其中的骗局,而老人遇到子女的阻拦时,往往会认为子女们不孝顺。

  家住潍城区鸢都新城小区的冷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他父母跟着小区里的老人去听课,前两天免费领回来几个盆子,第三天就给他打电话称想买5000元的“保健品”,因为这种“保健品”能治百病。“父母听了销售人员的话,非要去买。而我一听能‘能治百病’,就觉察到这是骗人的手法。”冷先生说。

  冷先生和姐姐坚决不让父母再去听课,也不让他们购买这种“保健品”,为此和父母产生了矛盾。“父母今年都快70岁了,也有了老年病。听说这种保健品能治百病,就特别兴奋。我们不让买,他们起初有些不高兴,后来直接吵了起来。”冷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家庭和谐,最终他还是让父母买了一盒保健品,吃完后也没什么效果。

  市心理协会的心理专家魏女士说,这些推销人员口口声声“阿姨叔叔”,喊得比老人的亲生儿女都甜,老人心里非常舒服,感觉被人关怀了,同时又抓住了老人对健康的需求,以及老人贪图小礼品的心理,开始推荐所谓的“保健品”。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时,子女要多与老人沟通,从心理上多关怀老人。

  惯用伎俩

  抓住老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

  采访中,多名曾被“洗脑”的老人向记者讲述了非法商家惯用的伎俩。

  在众多“洗脑”方式中,最常见的就是过分夸大功效,甚至有的商家宣称能治“百病”、药到病除。因此,老人要特别注意这些使用绝对化用语,或使用“无效退款”等肯定性承诺的广告宣传。

  另外,非法商家抓住了部分老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用返现、赠药、赠小礼品、免费试用、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非法营销活动。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有的非法商家还有“托”,通过这些“托”,来夸大产品的效果,这很容易迷惑老人,吸引老人购买其产品。

  另外,某些不法商家冒充“国家卫生部”向家境贫寒、久病缠身的老年人打电话,慌称能为他们向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费补助,进行欺骗误导。

  相关部门

  发现非法营销可进行投诉

  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表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到劣质保健品时,可要求经营方退款并赔偿损失。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今年1月份开始,我市多部门联合集中开展了打击涉老洗脑式营销行为。

  市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一定要认准保健品的小蓝帽标志和批准文号,应当到信誉好、证照全的正规销售场所购买。如发觉上当受骗,要及时向12315投诉维权。发现洗脑式营销行为,可向公安、工商等部门投诉、举报。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