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潍坊新闻

潍坊公安10年:执法为民 无愧三大神圣使命

2012-10-29 10:24:00    作者:单姗   来源:大众网潍坊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大众网潍坊10月29日讯(记者 单姗)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神圣使命。潍坊市公安局局长闫希军指出,2012年全市公安机关将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总要求,突出政治维稳、严打整治、治安防控、社会管理、和谐创建等五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强“一制两圈七网”建设

  以“一制两圈七网”动态立体防控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建立完善打防控一体化运作机制,确保了社会政治治安大局稳定。把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提升警务实战效能、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着力点,重点加强“一制两圈七网”建设。

  2011年8月,潍坊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将“一制两圈七网”为核心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升到党委政府决策层面,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加快警务指挥机制建设,全市330辆路面巡逻执勤车辆全部安装GPS卫星定位设备和可视化出警设备,实现了警情扁平化指挥、点对点调度。基本完成“两圈”建设任务,在环城区(包括县市区城区)、环潍坊周边分级分类规划建设并启用34处治安检查站(卡点),全市落实警力816名,配备警用车辆102台、枪支160支、警械器材900余件,新建优化升级电子监控设备60余处,组织开展3次全市勤务警力拉动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快速反应和查缉堵控能力。统筹推进“七网”建设,分项逐步完善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治安管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初步形成了全时空、广覆盖的立体防控网络。

  完善打防控一体化运作机制

  2011年,全市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3%。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打防控一体化运作机制,统筹推进各项维稳措施,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打黑恶、反盗抢”安民行动,深入开展“亮剑”行动和“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全面开展追逃“清网行动”,探索建立侦查导防机制。2011年,破获刑事案件2.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241人,现案命案侦破率95.5%;成功查获2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打掉恶势力团伙32个、成员243名,打黑除恶工作全省排名第二;“亮剑”行动破案数全省第一;抓获“清网行动”前逃犯1241名、下降率88%,在省厅同一表彰奖励档次中排名第三,潍坊市看守所被公安部授予“追逃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健全完善“情报、打击、防范、应急”四位一体反恐实战体制,全市63处重点目标部位全部督促落实保卫力量措施,圆满完成全省城市间反恐对抗演习。加强应急力量建设,全市16个县市区局全部组建完成特警突击队,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圆满完成各级“两会”、风筝会、菜博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安保任务,确保了绝对安全。

  紧抓城乡社区警务

  以城乡社区警务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了公安机关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将城乡社区警务建设作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和支撑点,纳入党委政府综治维稳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公安基层支撑能力,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

  在部分县市区局试点打造的基础上,创新社区警务运行模式,在全市全面推行以集约化系统平台为依托、以智能化装备配备为支撑、以信息化警务工作为核心、以扁平化勤务机制为基础、以定量化考核评价为动力的“五化”社区数字实效警务模式,提高了以社区警务为载体的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同时,以城乡社区警务建设为重要抓手,把流动人口管理、虚拟社会防控等作为重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按照社会化管理、信息化手段、人性化服务的要求,在潍城、寿光试点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社会化、居住证“一证通”制度等做法,实现了对辖区流动人口的有效服务和实时管控,全市暂住人口登记率达到96.2%。

  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

  努力将潍坊公安服务在线建成我局政府信息发布的第一平台。一是在潍坊公安服务在线网站增设“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并置于网站首页突出位置,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获取公安政府信息的需求。二是将市公安局应主动公开的规范性文件、公文目录和指南等全部予以公开,并及时对专栏信息进行更新、维护,及时发布警情提示信息、招警招生信息,方便群众查询。三是规范依申请公开信息应用平台,积极开发具备政府公开信息申请、转办、回复、查询等功能的信息公开应用平台,使公安政府信息公开资源真正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服务。

 

沈广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