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的“传承、融合、创新”

2022-07-20 17:1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蔡风虎

  学校教育是智慧的主要传承者,是各种教育方式的融合地,是创新发展的起源地。无论历史的变迁如何跌宕起伏,教育始终承载和推动着文明的进步。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更应该在传承、融合和创新上显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传承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路径和使命。首先,知识是学校教育传承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学科知识还是专业技能,都是教师采取不同的形式将已有的知识向学生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复杂,形式多样,但概括起来看就是一种智慧的传承。其次,文化的传承也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是我国文化构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孩子们身上得以传承和发扬,而学校又承担着全面育人的社会责任,所以,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学校教育,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和担当。另外,随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不断推进,非遗传承项目也将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花。让更多的孩子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载体,才能让伟大的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

  融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手段。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应率先做出改变,努力培育复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课水平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其他相近或相关学科的学习,做到学科间的融合,只有教师先做到学科融合,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式的教学。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更要凸显融合式教学,譬如: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德育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劳动课程与生活技能的融合教育等等。从育人的角度去看,学校教育要特别注重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做到无缝有效衔接,让教育迸发出最大的合力,这样才能让全面育人做到最大程度的显现。

  创新是学校教育的生长点。学校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地方,从这个层面看,学校教育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寻求创新,否则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和脉搏。为此,学校教育要在三个具体的方面进行创新:一是教学方式的创新。“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让教学方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大概念”下的“单元备课设计”也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所有这些教学方式的创新,都极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学校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关键在于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要在厚实知识根基的前提下,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创新育人模式,把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卓越组织能力,这是孩子走向未来社会的立足之本。三是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是学校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主要内因,只有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当前教育飞速发展的需求。管理创新要在“评价引领”和“管理方式”上寻求突破和提升。

  传承、融合、创新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三条生命线,校长要做“穿针引线”的“能工巧匠”,不断完善办学理念,丰富教育手段,创新教育管理,让学校教育在传承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作者系安丘市职工子弟学校校长 蔡风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