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1 15:52:00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大众网3月21日讯(通讯员 纪同臻)科学课承担着培养每一位孩子科学素养的责任,课程基本内容是重头戏,要想让孩子轻松愉快的学习科学知识,实验是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任何一个实验不是让学生随便动手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就行了,还需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实验时要做到:
(1)明确目的。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
(2)设计实验。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我在实验前就要设计好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靠学生的猜想,学生会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
(3)明确任务。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有时直接给学生出示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边做边认真填写。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
(4)应用结论。学科学,关键是要用科学,如在教完"磁铁的力量"这一课后,我设计了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巧取缝衣针”,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这时,再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找出生活中利用磁铁的例子,也为后面学习“磁的应用”作了铺垫。
在科学课上的探究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组织得不好,经常会出现如下情况:一是有些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甚至嘻笑打闹,影响课堂秩序;二是小组内少数人活动,甚至是个别人活动,多数人旁观,不愿动手,或不知道怎么办? 三是各人做各人的,缺乏研讨交流,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或根本没有收获。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在学期开学时,我就根据学生能力、素质、性格、性别等,对学生进行分组,合理搭配。引导学生在组内推荐产生组长、材料员、记录员、纪律提醒员,并对每类人员提出具体的职责要求:组长负责全组的协调、实验单的填写;材料员负责实验材料的领取、归还;记录员负责小组实验过程中的记录;纪律提醒员负责组内探究过程中的纪律调控。这样,科学探究时,学生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个个是能人,人人有事做。
每个学生都需要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民主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发言的欲望,也能对问题探究畅所欲言。教师还要及时捕捉到孩子的闪光点,给每一位学生展示的机会。作为国际学校的一名教师应该深知自己工作岗位的前瞻性,注重课堂细节,从细处着手,抓住每一个育人点滴,塑造具有国际情怀的学生。
![]()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