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金教育碎思(313)——日本之行话教育之防灾中心

2017-02-17 09:19:00    作者:武际金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岛国,早就有“地震之国”的别称。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为了防震,房屋建筑多采用传统木制结构,因此,日本也是一个火灾频发的国家。因为地震、火灾频发,所以日本国内建有许多防灾体验教育中心。我们最后一天的行程就安排在福冈防灾中心。

  日本是个地震频发的岛国,早就有“地震之国”的别称。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为了防震,房屋建筑多采用传统木制结构,因此,日本也是一个火灾频发的国家。因为地震、火灾频发,所以日本国内建有许多防灾体验教育中心。我们最后一天的行程就安排在福冈防灾中心。

  在国内,也有一些类似的中心,但不以体验为主,大部分属于参观性质的,所以只能饱眼福,也即“眼验”,而非体验。当然,因为行程安排的原因,我们本次也是做了一次观众,不过真实看到了分批体验中的孩子和成年人。

  据陪同人员介绍,这个防灾中心设有地震、防火、防风、防洪水等体验馆,来到这里参加体验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相当多的成年人,其中不乏有老年人,大部分是单位统一组织来的,这样的防灾体验已经成为日本公民的必修课。

  为什么日本这样重视防灾教育呢?除了这个国家频发地震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就是对生命的敬畏。据2007年日本《防灾白皮书》统计,自1997年至2006年10年间,在仅占世界0.25%的国土面积上,共发生了里氏6.0级以上地震187次,占全世界的20.7%。0.25%与20.7%,这两个相差悬殊的数据再次向我们说明着日本“地震之国”绝非虚有其名。中国古籍《老子》第五十八章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日本正因为自然灾难频发,大大增强了日本政府、国民的危机意识,反倒“因祸得福”。同时,还催生了一整套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防震减灾机制。

  日本虽然地震不断,却鲜有大量人员伤亡的情况。而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瞬间多去了数万同胞的生命,它给中国人上了一堂真实的地震课,用数万人逝去的惨痛代价换来了国民对防震防灾的危机意识。

  然而,在这样的大灾难面前,却造就了一位最牛校长,他就是叶志平。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他所在的桑枣中学师生无一伤亡。当天,两千学生下楼到操场集结,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创造了一大奇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迹发生,因为这所学校做到了“未雨绸缪”。叶校长担任校领导后,下决心花40万元将造价才16万元的一栋“豆腐渣”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的加固,消除了隐患;更为主要的是,从2005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工作做得非常仔细,每个班的疏散路线、楼梯的使用、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到操场上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固定好,力求快而不乱,井然有序。

  由此案例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看看当下学校里的防灾演练,有多少是富有实效的,又有多少是接近真实的。每次演练之前,都要做好各种会议安排、布置,提前让老师跑位到指定地点,然后才敢拉响防灾警报。毫无疑问,一切都会按照预设的流程走下来。于是,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态度的嬉皮笑脸,动作的应付了事,嫣然把防灾演练当成了一场游戏。试想,当真正的灾难来临时,还有时间让你组织调度会议?还有机会允许老师们先跑位到场?孩子们的疏散撤离行动能做到规范操作并有条不紊?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而在日本学校里,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次防灾演练。学生入学都会被告知并强制要求配好防灾头巾和防灾帽,挂在自己座位的椅背上或随手可及的地方。据了解,他们的防灾演练都是突发性的,没有预先的准备。防灾演练一般安排在上课时间,警报会突然响起,老师马上停下正在进行的工作,组织学生们快速戴上防灾头巾和防灾帽,按照规范带领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逃出教学楼,来到室外空旷的地带。待大家集合完毕,校长或老师再给孩子们讲讲疏散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拿出针对措施。因为每次演练都无任何征兆,长此以往,全体师生都熟悉了这种演练方式,也不再手忙脚乱。如果灾害真实来临,孩子们就能从容地对待了。

  在清平,从新校纳生之日起就将安全教育作为第一教育紧抓不放,并在两年前开始将防火、防震等各种防灾演练从模拟到全真,从提前布置安排到不通知随机进行,全校师生已经养成了“闻声而动”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大大提升了灾难降临时的生存系数,这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生命对谁都只有一次,教育孩子珍爱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