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7 13:50:00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 校企合作无缝衔接
大众网11月17日讯(记者 武文惠)技工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就业教育。学院专业设置坚持走“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坚持导向性、协调性、效益性、创新性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前提,科学规划专业布局,努力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专业结构,实现了校企之间的无缝隙衔接,搭建了技工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更让很多技工学生高端就业。
当前,学院已形成包括预备技师、高中级技工的学制教育和高级技师、技师及中高级技工短期培训的多层次、立体交叉办学机制。现设有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系、汽车工程系、印刷工程系、海洋生化系、信息工程系、基础教学部六系一部,开设了涵盖现代制造、汽车检测维修、印刷包装、制浆造纸、现代生物、高端服务业等15个专业大类30个专业小类,其中,全省技工院校百强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重点专业8个,满足了有志青年求学成才的需要。
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努力,学院不仅在校企合作广度上取得了新进展,而且在内涵上也有了新的突破,由过去简单的“人才需求”关系,向深化内涵、提升层次方向发展。除不断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的联系,构建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外,学校还积极打造校外合作基地,实现校企结合、校校结合、产学研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加快实用型、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培养,使学院招生、培养、就业进一步贴近社会需求,培养了一批批技术扎实,作风过硬,富有创新的技工人才。北大方正“教学科研合作基地” 、海信制冷实训中心、中国电建山东电力三公司人才培养基地、西门子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大连机床集团技术服务中心、山东立辉重工产学研基地、歌尔集团模具设计实验实训基地等一批人才培养基地在学院建立、双方将在专业的开发与建设、软件的实验与验证、教材的编写与出版、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等多个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不断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涵,更加完善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育人模式。
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学院前后与省内外2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培养和用人关系,充分保证了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畅通,并推行用人单位准入门槛制,校园招聘会生均岗位比例维持在1:7左右,实现了毕业生满意就业,高薪就业。 五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专业对口率在90%以上,就业满意度达到95%以上,技师、高级技工供不应求,深受企业和社会欢迎。
数控系主任路士超向记者介绍:“我校的毕业生实习期工资一般为2000-3500元每月,转正后一般为3000-5500元每月,实现了由体力就业到体面就业、高端就业的转变,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产业的转变轨迹。相对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即失业的严峻形势,我校技工学生根本不用为找不到好工作而发愁。仅今年十月份,就有15家企业来我们系要毕业生,缺口530多人。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报考和家长的认识改变,让我对技工教育发展的明天充满信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山东省人社厅联合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文件,旨在“打破人才培养的天花板”,减少技工教育和院校发展的种种障碍,进一步培育和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转型发展,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产业技术创新和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以山东工业技师学院为代表的技工院校的不懈努力,技工教育终究会到拔云见日,涅槃重生的一天。下一步,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将继续推行全面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成长环境,在传授一技之长的同时,又兼顾德育养成,破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坚冰,培养大批德技兼修的高端技能人才,为成就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弛而不息,向着“国家级示范性技师学院”和“全国文明单位”的目标前进……
![]()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