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金教育碎思(218)——儿子“辞职”了

2016-11-09 13:01:00    作者:武际金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今天我的“清平教育每日分享”指向了一个没带跳绳的孩子。

  今天我的“清平教育每日分享”指向了一个没带跳绳的孩子。

  在今天早上的“混龄活动”时间,有一个男孩没有带跳绳。我问他为什么没带跳绳,他回答我:“妈妈忘记给我放书包里了”。

  针对这个现象,我分享了我的感悟:妈妈不是孩子的“勤务兵”,也无需成为孩子一生的“保姆”。他们最终要离开父母走进自己的家庭和社会,需要练就一身自立、自强的本领,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放手就显得尤为重要,且越早越好。父母要慢慢地从“牵牛者”转变为“乘车者”,由“领着走”转变为“跟着走”。让孩子担起自己的责任,在不断“试错”中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这个小事件也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13年前……

  13年前,上一年级的儿子“辞职”了。

  2003年9月,儿子经过六年多的准备与等待,终于跨进了小学门槛,成为一名一年级小学生,而且是在他妈妈就职的学校。

  在今年7月26日我分享了一篇《我是“老班长”》的随笔,详细讲述了我这个“老班长”的由来。可以说,在我走过的四十多年人生路上,“班长”这个词已经深深烙进了我的记忆中、骨子里,成了一个难以割舍的情节。

  正因为自己对这个“光荣历史”放不下,才驱使着自己把这样的“传统”传承给儿子。于是,当班主任老师征求我们意见的时候,我坚定地投了同意票,他妈妈更是一百个赞成,儿子顺理成章被“破格提拔”为班长(当时没有竞选制度,再说也不太适合一年级)。儿子成为班长,因为妈妈是学校老师,与40年前我因为母亲与村小校长姐妹关系亲密做班长如出一辙,都是靠的“人和”。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两周,儿子“辞职”了。

  问及儿子“辞职”原因,他很干脆地告诉我们:“干班长事太多,没时间玩”。起初我们也曾做过他的工作,也讲了一些我们认为很是道理的道理,但看他“油盐不进”地样子,也就只好作罢了。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也让我重新审视孩子的培养教育问题:我们是不是“越界”了?是不是代替孩子做出了太多本该属于他“边界”内的选择?

  从此,我们开始改变,开始尝试把本应该属于他的童年和选择权归还给他。

  小学阶段,双休日都是儿子自己安排。有时跟我们在一起,有时跟同学玩,也有时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在孩子课外生活的安排上,我们没有为其做出选择,我们的教育策略秉承的是“散养”原则。所以,孩子小学阶段没有参加任何兴趣、辅导之类的培训班,他在小学阶段就学会了自己选择安排生活和学习。

  等儿子上了初中,我们仍然延续着“放手”的教育理念,这让儿子在同龄人中较早的学会了“拿主意”。中考报志愿,孩子没有跟我们商量,自己决定第一志愿、第二志愿都是潍坊一中,一副非一中不考的架势。当时我还在教研室分管初中工作,对中考报考还是有一定经验的,我自认为孩子到时候会征求我的意见,可儿子没有,这件事情他自己拿了主意。当然,我们两口也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因为儿子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是他自己想要的目标,他就会全力以赴为自己负责,因为权力和责任是“双胞胎”。

  儿子上高中,又面临着文理分科的选择,这次还不错,主动征求我们的意见,我让他自己选择,不管他选择什么,我们都会支持。于是,孩子自己选择了理科。就在那个档口,我跟儿子郑重其事的表态:今后的路是自己的,选择哪个大学、专业,未来从事什么职业,选择什么样的对象,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由你自己选择和决定,我们都会支持你。

  两年前,儿子自己选择了他想去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现在已是大二的学生了,还是学生会的活跃分子,从他的微信昵称“穿球衣的大高个”就能看得出他在学校生活很丰富,过得很快乐。这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然而,在我们身边,却有太多的父母们在代替孩子做出选择。

  孩子小的时候,不是让孩子自己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吃饭、穿衣、整理玩具、收拾垃圾等,而是父母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出选择,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地明白了——自己的事情父母做。

  天冷了,到了该换衣服的时候了,父母又代替孩子做出了选择——把保暖衣服给孩子穿到身上。

  孩子的双休日,家长代替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于是,孩子就马不停蹄地上了一个又一个,父母又代替孩子做出了选择——选择兴趣方向。

  当然,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选择还很多。上学了,选择学校和教师,选择理科或文科,高考,选择专业和去向;毕业了,选择职业和配偶,甚至给孩子选择生活方式。于是,当父母陷入不断代替孩子做出选择的“泥潭”,父母的一生就被捆绑在了孩子的“战车”上。那么,孩子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这个当然要问孩子们。是不是孩子想要的?是不是适合孩子的?这些都有待考量。试想,父母代替孩子的选择是谁的意志呢?兴趣班、学校、学科、专业、职业、配偶等等,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恰恰忽视了孩子自已真正的想法,这就一厢情愿地剥夺了孩子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很自然就养成了什么事都依赖别人,最终在人群中变得随波逐流,碌碌无为。

  代替孩子做选择,你会发现当选择到来的时候,最纠结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然而,父母的选择对孩子而言是否就是最合适的,这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当你处心积虑为孩子做出选择后,如果孩子对兴趣班失去兴趣、学习专业不顺心、从事职业不热爱、共同生活的伴侣不满意时,他们就会埋怨当初您给他做的选择。所以,明智的父母不要代替孩子做出选择,因为你的选择对孩子而言都是被动的,从这个角度讲,任何代替的选择都是错误的。

  那么,聪明的父母们应该怎样做呢?协助孩子做选择,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再“出手”,并对孩子做出的选择给予支持,随时监控和指导孩子修正前进道路上的偏差,提升选择的适应度和满意度。

  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要面临选择,父母是不能包办孩子的一生的,所以,要让孩子提前学会选择,具有选择的能力。选择的能力决定了一个孩子的未来。然而,孩子们的选择机会、解决问题的机会都被父母们剥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历练被热心的父母代办了。在被父母“保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会失去自我,成为惟命是从的服从者,或走向另一个极端——逆反。因此,孩子的教育必须撤去代办模式,让孩子回归本然状态。

  我们要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在面对一次次的选择中逐渐成长,变得成熟。这是每位父母重大的人生课题。只有父母放手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选择的机会,孩子才会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同时给孩子品尝选择后果的教育。

  请记住:你可以为孩子选择一时,却无法为他们选择一生!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