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成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后第四大弱势群体
-上班在高新区,吃住在城中村,这叫白天不懂夜的黑
-宁要西安一张席,不要蔡家坡一套房
-“蚁族”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的商业化发展
-大学生也要改变观念,敢于从最底层做起
【核心提示】
他们大多是80后,领着微薄的收入,每天穿梭在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晚上蜗居在城中村的民房……因为和蚂蚁有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这个低收入聚居的大学毕业生群体被称为“蚁族”。
陕西西安的“蚁族”被俗称“秦蚁”,尽管各自承受着不同的生存和生活压力,但这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拥有的并不仅仅是无奈和彷徨……
学者廉思的著作《蚁族》面世后,“蚁族”旋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大学毕业的低收入聚居群体和蚂蚁有着许多类似特点:高智、弱小、群居,因而被称为“蚁族”。根据廉思的调研,仅北京就至少有10万“蚁族”,“上海、武汉、广州、西安、重庆等大城市也都大规模存在,估计全国的"蚁族"数量已超过百万。”
“蚁族”已成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平均年龄集中在22岁~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他们50%以上来自农村,20%多来自县或县级城市。
青春:蜗居城中村并非随遇而安 我家住户大多是附近上班的大学生 雪停了有一周多了,杨家村的小巷仍然泥泞不堪。学生气十足的马洁和高娜妮与记者并肩而行。 爬上一家民房狭窄而昏暗的楼梯,就是马洁居住的地方。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里,靠北的窗户下放着一张上世纪80年代曾很流行的“一头沉”,桌面上摆着一本《心理咨询》。马洁说,这两天她正在准备一个考试。这张桌子兼做书桌、饭桌和办公桌。东面的单人床占据了整间房子的三分之一,桌子的另一边,放着一张小茶几,堆满了洗涤用具和餐具,两者之间并无清楚界限。床头的墙上贴着一张写得整整齐齐的菜单,这让记者有些惊讶。“锅在床底下”,她自嘲地说,“电饭锅、电磁炉,是我花了近500块钱购置的。” 低廉的房租、较低的生活成本以及相对便捷的交通,让八里村、杨家村、边家村、瓦胡同等城中村吸引了大批“秦蚁”。鱼化寨的一位房东告诉记者,“我家的住户,大多是刚毕业不久在附近上班的大学生。” 西安高新区的不断发展,给“秦蚁”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高新区一家大型超市服装专柜做导购的小欣(化名)把“家”安在了赵家坡。 一片低矮的民房被林立的高楼包围着,赵家坡仿佛是现代都市里的一洼盆地。在小巷一幢5层民房前,小欣停住了。她就住在4楼,屋内狭小、拥挤、昏暗、冰冷。厕所在楼顶,大家公用,里边没灯,要借助紧邻的高级住宅和写字楼传过来的灯光才勉强看得清楚。 在赵家坡,这样的一间屋子,每月房租需要200元钱。 晚上8点多突然停电了,屋里顿时成了冰窖,小欣提议去她上班的超市。“那里暖和着呢,10点关门,前一阵晚上一停电,我就到超市转悠,回来时电就来了。” “这里的饭我们可吃不起。”小欣指着超市里卖饭的店铺说,“一到中午就回赵家坡,那里的饭既便宜又吃得饱。”她拿自己开起玩笑:“上班在高新区,吃住在城中村,这叫白天不懂夜的黑。” 很多“秦蚁”都说,城中村条件差点,但是消费相对低廉。对刚步入社会、开始独立养活自己而又收入偏低的“秦蚁”来说,似乎是最合适的选择,但他们并没有随遇而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