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大众网 - 大众网 潍坊频道 潍坊人才 潍坊新闻 潍坊资讯 潍坊汽车 潍坊房地产 潍坊新闻网 潍坊信息港 大众网潍坊记者站 根植潍坊 服务大众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新闻热线:0536-8930320  新闻报料群:81045600  邮箱:wfnews@qq.com 
您的位置:汽车
轿车,从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到百姓代步工具
作者: 2009-09-23 11:27: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闻热线:0536-8930320 短信互动平台:手机、小灵通用户编辑981+短信内容发送至106287878(信息费0.1元/条)

 

    吕树林是济南铁路局的一位工程师,去年刚刚退休。半年前,他花了5万多元人民币买了一辆比亚迪F3经济型轿车。吕树林告诉新华社记者,退休了还能拥有一辆私人轿车,这是他年轻时做梦也不敢想的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的私人轿车不过数百辆。在1956年后长达30多年时间里,国内没有一辆私人轿车。再次出现私人轿车,是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而私人轿车大规模进入中国老百姓家庭,则是从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开始的。

    解放初只有个别民族资本家有私人轿车。年届八旬的胡信民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第一任会长,现在担任中汽协名誉会长。从1954年到一汽工作,他和汽车打了一辈子交道。胡信民回忆道,刚解放时,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宁波等民族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除了少数民族资本家拥有自己的小轿车,其他小轿车都是公家的。

    新中国长达30年没有私人轿车。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年左右的建设与改造,基本确定了“生产要素由国家统管统分,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国产大红旗高级轿车和上海牌小轿车,成为国内公务轿车的两大主力车型。大红旗主要用于中央领导、省部级领导出行和接待外宾,上海牌轿车则用于司局级领导。从1959年第一辆大红旗轿车试制成功到现在,总共生产了1000多辆。1958年,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第一辆凤凰牌轿车。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轿车。1991年上海牌轿车停产。在长达27年时间里,上海牌轿车总共生产销售了6.6万辆。

    私人轿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计划经济年代,汽车是生产资料,少量轿车主要用于公务和外事活动。老百姓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私人轿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后,要不要发展轿车,曾经有过很激烈的争论。一位部委负责人就曾说过,搞什么轿车,战争年代有马骑就不错了。

    今年70岁的原国务院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主任徐秉金,曾长期参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决策。他对记者说,改革开放前,认为有卡车就不错了,而轿车是享受。再加上国家没有财力,根本不可能考虑生产轿车。当时中国的汽车工业规模也很小。1978年汽车产量只有15万辆,仅占当时世界汽车总产量的0.4%。

    个体户成为第一批私人轿车拥有者。1986年,北京个体户陈安林花了9000多块钱,买了一辆从波兰进口的菲亚特126P小轿车。放在今天,这款比奥拓个头还小的小轿车档次太低,也太不起眼了。但在当时,在陈安林的朋友圈子里还引起了一点小小的轰动,陈安林成为京城极少数拥有私人轿车一族。

    改革开放后,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私人汽车开始迅速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1990年底,全国共有82万辆私人汽车,其中58万辆是载货车。24万辆私人客车中,绝大多数是微型面包车,私人轿车也就几万辆。当时国家用高关税等进口壁垒严格保护国产汽车,进口小轿车价格高得离谱,一般人根本买不起。国产轿车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一辆中德合资的桑塔纳卖到20多万,还要批条子才能买得到。

    中国进入私人轿车消费新阶段。200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2001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了“十五计划”,这是第一次把轿车进家庭列入国家发展规划。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大举对外开放,带动了国内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轿车进入家庭的政策。长期以公务消费为主的轿车市场转变为以私人消费为主。私人轿车开始进入千家万户。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国内轿车价格大幅下降。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买得起轿车了。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2001年,私人轿车全年销量只有46万多辆,全国私人轿车保有量不到300万辆。到今年8月年底,全国私人轿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377万辆,不到8年净增2000多万辆。(记者 张毅)

编辑: 小敏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值班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潍坊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潍坊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潍坊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潍坊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潍坊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潍坊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潍坊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潍坊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潍坊 潍坊新闻 潍坊大众网 中国潍坊 潍坊新闻网 潍坊综合门户网站 中国潍坊 潍坊新闻网 潍坊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大众网潍坊站 weifang.dzwww.com  新闻热线:0536-8930320  E-mail:wfnews@qq.com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重点新闻网站
Copyright (C) 2006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