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在西安西郊三桥镇武警工程学院营区,一座经过修整开禁的磁石门遗址花园公开亮相,首次向世人揭开了恐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道安全门的面纱。它曾经专家考古鉴定,被确认为是秦阿房宫磁石门遗址。
然而,今年3月份的一次考古发掘却为磁石门打上了问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毓芳研究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那就是该遗址并非传说中的磁石门,而所谓的磁石门遗址也不是当年阿房宫的北阙门。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甚至连阿房宫都未被建成。
在渭水南岸,至今弥漫着一个传说。
史载,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现。为保安全,秦王愤怒之余采取措施,在前殿垒磁石为门,称磁石门,亦曰“却胡门”,以防行刺者再次入宫。从此,文武百官及各国使臣进见,凡带利器者均被查出而拒之门外。
《长安志》中说:“东西有阁道,垒磁石为之,著铁甲入者,磁石吸之,不得过。”而南北朝时所著的《三辅黄图》更是对磁石门有这样的描述:“磁石门,乃阿房北阙门也。门在阿房前,悉以磁石为之,故专其目,令四夷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止.以示神。亦曰却胡门。”
磁石门是阿房宫的众多传说中,最为扑朔迷离的内容之一。当富丽堂皇的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化为灰烬,磁石门从此也在历史的尘封中隐去。
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准确位置。
●公认说法
20多年前,遗址就被确认为磁石门
年代久远,导致磁石门真相难定
如果有人写安检史,这道磁石门恐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道安全门了。司马迁《史记》中这样记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多年来,考古工作者一直在探究磁石门的真相,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阿房宫遗址面积庞大,总是没有眉目。
著名的阿房宫就建造在秦都咸阳以南,确切的说是在渭水南岸,沣水和皂水之间。长期以来,只要是在渭水以南发现的遗址都被归入阿房宫的范围。由于磁石门是阿房宫的北阙门,因此,磁石门真假与位置的确定对了解阿房宫的规模、结构和位置至关重要。
上世纪80年代,磁石门遗址就已确定
据武警工程学院老职工文振友回忆,早在上世纪60年代,陕西省文物局就将磁石门定为国家级文化遗址,却一直没能确定它的准确位置。上世纪80年代初,武警工程学院在这里建院施工时,发现了一处特别明显的夯土层,基础范围约为70米×70米,层层叠叠,质地坚硬。武警工程学院领导立即请陕西省和西安市文物专家考古鉴定,确认为是秦阿房宫磁石门遗址。
“此处的夯土层就是秦阿房宫磁石门遗址”的看法,持续至今足有20多年。不管是普通公众还是专家学者,似乎都已接受了这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