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 潍坊报道
【内容摘要】
新时代期待多元智能的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新教育需要教师的“教”真正对接学生的“学”。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生活化课程是以全人教育为目标,以国家课程为基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针对课程标准,顾及个人经验,将学科知识融入自然生活,以多感官并参与式亲身体验、亲手操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自主探究性育人课程。该课程注重数学学习的多元理解与多式表达,关注学生个性化、社会化发展的连贯性、整体性。
生活化课程的理念:尊重生活之人、整合生活之源、遵循生活之道,成就生活之人。
该成果是以“生活化自主探索”为核心,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价值体验线、知识生长线和思维发展线目标三维一体,体现课程设计的整体性、生活化、个性化、互动性、探究性、关联性、操作性“七大原则”。
单元整体设计分三部分:单元嵌入式数学绘本阅读引桥课、单元基础课程设计、单元拓展性数学绘本融创课。
单元嵌入式绘本阅读搭桥课,让单元基础课程的实施有了渗透和根基;单元拓展性绘本融创课,让学生通过数学绘本故事的“学、融、创”进行单元知识的理解、内化、建构和提升。借助梳理数学知识线、思维发展线,将个人情感体验与数学、语文、美术表达完美融合,实现跨学科整合育人。
单元基础课程是主体,立足于学生多感理解、多元表达,注重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以问题导引学生自由思考、自主探索,将学习知识改变为探究生活,让学生经历师生解惑、同伴答疑、反馈评价的过程,形成互动交流,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自主探究 生活化 五感学习 三级思维表达 整合育人
【引言】
意外巨疫带来的居家学习改变了固有的教学模式,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爱芳主持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生活化课程的实践研究》,立项为2020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20YZJ249,课题参与人利用线上和线下优势结合,进行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课程的构建研究与实践,创新了“4353”生活化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模型,围绕四层育人主线,三维目标一体聚焦核心素养,运用五感学习,发展三级思维能力,形成了系列化生活化课程资源,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推介,研究成果在各级媒体报刊发表推广。
【成果内容】
一、问题缘起
1.当前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基于小学生们数学学习现状,利用网络平台,以电子问卷等方式展开调查。学生调查中发现,数学学习就是做题,学习数学枯燥无味,没兴趣,缺乏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知识建构方面,缺少生活经验的联系和支撑,概念的建构只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上,学习脱离了生活,故而学不能致用;理解表达方面,阅读理解不全,语言转换困难,数学表达缺乏连贯性、逻辑性,思维联结难以实现,故而理解与表达等关键能力严重缺失。
2.家长反馈的问题
在家长调查中发现,“学生粗心、学了不会”“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是常态,疫情学习期间,50%认为“因家长工作难以长时间陪同上网课”,33.6%认为学生会“中途入迷电子游戏”,32%认为学生讨厌网课。
3.老师的困惑
对教师现状的调查显示,当下教师教学犹如瞎子摸象,都是基于自我经验和思维方法在想当然地教。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因素:①缺失读懂学生的能力;②缺失学科知识体系整体把握能力;③缺失课程设计的专业能力。
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需要进行专业化的课程设计,让其具备正确的育人观,课程观,并且遵循人的发展和教学发展的规律。
二、研究内容、目标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课程生活化与探究自主性是本研究的主要对象,生活化设计与互动式引领是其重难点。
通过学习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生活化课程实现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自我、对数学的正确认知与表达,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生成。同时,通过对生活化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教师能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改变教学观念和方式,提升专业发展,成就每个人。
(二)研究目的
1.把学习还给学生,把知识还给生活。让学生在对健康生活的亲身经历、多感探索中,学会学习,增深人文底蕴,提升责任担当意识、实践创新能力,炼就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科学精神,实现自我个性的多元化发展,是本研究的总目标。
2.让生活化课程成为教师的专业方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对生活化课程设计实施的精准把脉,实践教师做到“五个读懂”、实现“五个构建”——读懂课标建构育人目标、读懂教材构建知识体系、读懂学生构建教学方法、读懂课堂构建互动模式、读懂教师构建育人课程。
3.缓解疫情期间网学矛盾,充分利用居家资源,设计合适的课程让教师的“教”真正对接学生的“学”。
(三)核心概念
1.生活化课程界定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生活化课程是以全人教育为目标,以国家课程为基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针对课程标准,顾及个人经验,将学科知识融入自然生活,以多感官并参与式亲身体验、亲手操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自主探究性育人课程。
该课程基于课标、教材、学生,注重自主探究、五感学习、多元表达,关注学生个性化、社会化发展的连贯性、整体性。其核心内涵就是尊重生活之人,整合生活之源,遵循生活之道,成就生活之人,是一个育人的封闭回环。
所谓“生活之人”,即作为教师或学生,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特点和内心需求,都需要发现自我、成长自我。所谓“生活之源”,即根据每个人的经验特点和内心需求,寻找生活中人、物、事之间的连接及存在的环境都是生活化课程的根基和源泉。所谓“生活之道”,即让我们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遵循大自然生活的规律,来利用学生天然的学习方法和通道,进行有效学习的策略和路径。
生活化课程理念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基于学生,成就学生。教师创设适合学生的课程,把学习真正还给学生,把知识还给生活。适合学生的课程,才能点燃生命!
2.生活化课程的理念
3.生活化课程的结构模型
根据生活化课程的内涵和界定,来确定课程内容,研究实施策略。课程目标的达成,最后以课程评价贯穿始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完成其个性化与社会化发展。
结构模型主要理论依据是美国泰勒课程设计原理的大要素,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四)研究方法
1.确定研究计划
准备培训阶段(2019.08-2019.12):课程架构、理论学习、工具培训、方法解读等;
团队实践阶段(2020.01-2020.05):相约八点,实施四阶段15环节研创路径——课程研发、课程实施、实践分享等;
学校推进阶段(2020.06-2020.07):核心成员辐射引领,7所领航学校整体推进,其他校跟进实施;
总结提升阶段(2020.07-2020.09):中期展示引领,暑期总结提升,新学期深化推进。
2.规划课程研创路径
主要分四个阶段、十五个环节:
①课程设计阶段:申报课题、自主设计、合作研讨、市级打磨;
②课程实施阶段:课前培训、发布课程、自主探究、收集学情;
③课程评价阶段:互动交流、巩固迁移、反馈评价、反思优化;
④课程分享阶段:整理总结、经验分享、成果引领。
3.建构单元课程设计与实施模型
单元课程设计主要以核心概念为统领,进行单元整体设计。首先,进行绘本阅读的引桥课,确定三位一体的目标维度,即值体验线、知识生长线和思维发展线。接着,通过探究生活、认识自我、多感理解、多元表达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之后,进行师生解惑、同伴答疑、反馈评价,完成互动交流。在教和学的整个过程中,随时随段施以“评”。在教学评一致中,达成学生价值认同,自主发展,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最后,在数学绘本融创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4.课程设计七大原则
整体性原则:课程的设计是在单元视角下进行的整体设计,把单元教学目标分序列化活动任务,逐步实施。引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捕获到一个系统性知识复合体。
生活化原则:以自然的生活画面,悄无声息地将童心导入数学情境,唤醒已有生活经验、知识思维,让学生在“做”中观察、描绘、记录、阅读、讲述……让抽象数学贴近生活。
个性化原则:尊重个性,以自然生活为教材,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自由探究是本研究的特色。
互动性原则:根据每个人的经验特点和内心需求,寻找生活中人与资源的连接,遵循认知规律,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资源之间的互动,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
探究性原则:学习中激起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掌握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建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一生学习的坚实基础。
关联性原则:站在学的视角来分析教材,突出知识增长和思维发展的双关联性,从学生现有及潜在的认知水平出发,尽力理解学生所思、所需。自主探究是不分学科的,只要有关联,一切都是我们的学习对象。
操作性原则:让学生在多样性操作中充分感知、体验、理解知识,领悟情感。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在有感能觉的过程中,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并进行深度学习。
个性化、探究性、操作性原则,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而生活化、互动性和关联性的原则主要是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七个原则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完美结合。
5.优化课堂实施策略
一般来说,课程实施体系主要包含五大环节:多感认知—实践探索—互动完善—融绘拓展—评价反思,环环相扣,步步相促。
在感触中认知。生活化数学将“教程”变成“学程”,教师在学习设计中注重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性,让学生在读、写、画、做等连续性认知与表达中,多感官齐参与,实现直观形象与抽象表达的自然结合。
在操作中实践。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教师以探究性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中,生活经验的综合运用促新知理解的步步深入,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转知成智激发创新意识,感知、体验、理解相促并进,实现自我个性建构。
在互动中合作。生活化课程强调学生与生活、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对话,既锻炼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也为其自我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生活化课程也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之间的互动对话,既解决自我学习产生的疑惑与困难,也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交际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群体提供个性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主研究中实现各项素养的均衡发展。
在读绘中拓展。在生活课程的建构中,坚持理解与表达的多元融合,实现知识、图画、故事、情感、能力的自然融合;在直观、形象、抽象三级思维能力的递进发展中,实现语文、数学、艺术、英语、科学、体育等学科的自然整合,厚植文化底蕴的同时,加深与生活、人文之情感,而道德素养的提升贯穿于每一步探索之中。
在评价中反思。探究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将成为面对几十个表演现场的“导演”。而且,每一位“主角”都可能会遇到疑惑、困难,都在期待实施到位的评价、鼓励。对学生来说,在线跟踪、及时点评是自主探究的动力源泉、反思航标;课后互动性研讨也是纠正错误、鼓励进取的良好途径。及时剖析、评价课堂与作业,解决各类问题,是生活化课程顺利进展的有效保证。
(五)研究创新之处
1.创新课程“4353”教学策略
“四层育人主线”:感知生活,认识自我——发现生活,发现自我——探索生活,成就自我——创造生活,超越自我。
目标三维一体:生活化课程在设计的时候其实主要把握住三条脉络,知识生长线、思维发展线、价值体验线,这三条线分别对应教学评一致性中的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其中知识生长线是明线,而思维发展线和价值体验线是暗线,暗含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三线依托数学知识为载体,有机结合为一体。
五感学习法:运用视、听、触、嗅、味五大感官多通道学习。人与外界接触时,会启用五种器官来感受事物,认识世界。自主探究性生活化课程,即引导学生将整副身心都融入生活,在全身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领悟知识、探究逻辑,并加以实践运用的过程。
运用感官和动作多通道认知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认知过程中,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引领学生思维发生可视化发展,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产生的关联显性化进展,伴随情感萌生、加深而变成各种“技能”,伴随他们一生。
三级思维表达:在自主探究性生活化课程的构建框架中,以“直观——形象——抽象”三能力层级发展为暗线、数学知识生长探究为明线,将图画、文字、直白等表达形式组合成故事情节,连续性呈现出来,凸显知识学习、能力发展的关联性。整个课程体系,体现的就是数学思维的可视化,数学之间与数学生活之间关联的显性化。
三线融合法:图画、故事是儿童意识中所偏爱文本,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无论是视觉观察还是听觉倾注。坚持三线融合的原则,将干枯的数学数字、图形、计算融润在他们的“最爱”中,即“数学+图画+故事”三线一体,在阅读生活的趣味游戏中,实现直观、形象、抽象思维能力的互助式转化、提升。
2.绘本整合育人
在生活化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选择绘本进行单元嵌入式阅读指导课,主要目的是进行单元知识的渗透与拓展。课程实施之后,进行单元拓展性绘本融合创作课,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绘本,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多元表达和全面发展。绘本的作用就是承载育人功能的工具。
(1)绘本阅读引桥定位
①单元学习前的搭桥课。学生在理解绘本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
②绘本故事创作的导引。初步了解和感知数学绘本故事的特点、结构和表现手法等。
③学生创造力和表达力的赋能课。理解和掌握数学本质,培养学生多感理解,和多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作品构思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
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课,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生活故事情境中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绘本融合创作课。绘本创作融合课是在结束单元学习之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在对数学知识进行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融合创作的一个作品。
将单元知识的整理、建构、提升、创新成为学生数学绘本故事的创作过程。让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内化,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借助回顾梳理数学知识线、思维发展线,将个人情感体验与数学的、语文的和美术的表达完美融合,让数学回归真实的生活情景,实现跨学科整合育人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更好的认识自己。
3.形成双主互动教学模式
整个课程实施流程帮助教师实现“专业五懂”:读懂学生,建构教学策略;读懂课堂,建构互动模式;读懂教师,建构适合课程,获得了对学科、对学生、对自我、对世界的深切认知与关联,实现了幸福自我成长。同时通过课程给学生创设平台,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发现自我、成就自我。让学生的优势凸显,会选择适合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学科素养、理解和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形成双主互动式教学模式:
(三)研究结论
新课程把真正学习还给了学生、把知识还给了生活,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想法、有激情,真正爱上数学爱上生活。在真实自由的学习中,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等素养的综合培养,发现和成就了自我。
在构思、设计生活化课程的过程中,实践教师做到了“专业五有”和“素养三能”,提升了教师学科育人能力,获得了对学科、对学生、对自我、对世界的深切认知与关联,实现了对教师的“浸润式”发展。
(一)学生成长
1.尽享丰富的成长体验,激发更强探究欲望
课程给学生创设平台,并跟指引。学生通过五感感触、因感而思,因思而行,多渠道参与学习,从中获取比传统课堂更丰富的成长体验。培养探究能力的同时,让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从而激发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2.个性化创造力被点燃,生生差距被减小
生活化课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体差异,促进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发展。课程尊重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不限制思维,而是让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操作,最后把思维过程和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展示出来。
而教师也在读懂学生作品的同时,读懂隐藏在其中的思维水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目标、衡量标准的多元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力释放,真正做到学科育人。
3.学科素养全面发展,多学科能力并行提升
生活化课程重视三级思维的发展,在提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积累从具体到形象,再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生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逐渐养成问题思考习惯。
生活化课程创新了单元复习模式,数学绘本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整合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生活和对生命力的表达,让数学回归有情感的、有温度的生活。学生数学素养能力的提升也整体带动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写作能力、绘画能力等多种学科表达能力融合提升,实现自我的超越。
4.成绩有效提升,自我成长幸福满满
生活化课程让学生爱上数学,主动钻研的同时学会总结,真实的成绩数据证实了新课程的有效性。
而且,绘本制作、多元表达等活动的开展,同时还提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美术制作等多项能力。
数学生活化课程,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在描绘生活的过程中发现自我,在探究生活的过程中成就自我,在创作生活的过程中超越自我,从而实现自我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教师发展
生活化课程成为教师的专业方子,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实践教师做到了“专业五有”和“素养三能”,提升了教师学科育人能力,获得了对学科、对学生、对自我、对世界的深切认知与关联,实现了“浸润式”发展。
1.育人观的转变
生活化课程的实践让教师明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展”的人,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全面性、独特性。因而认识到,课程实施过程也是学生对个体生命的体验过程。课程既是学生成长的放大镜,也是教师发展的自观镜。一个个真实数字的涌现,让他们感受到生活资源与自由探索的力量,从而转变育人观念。
2.课程观的转变
通过“生活化课程”的实践,教师有了科学课程观,不再是被动的教教材,而是把目标装在心中,在一日的任何活动中都能以课程的眼光对学生各方面发展加以关注。
3.读懂学生
生活化课程的构建,不仅需要设计真正适合学生的课例,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学情、分析学情,从而读懂学生——读懂他们的思维,直击数学本质;读懂他们的困惑,理解内化知识;读懂他们的情感,实现全面育人。
4.把握学科知识体系
横向单元整体线性设计、纵向知识体系梯度设计相结合,形成纵横交织的知识网络有机整体。以核心概念为统领,提炼单元知识生长线、思维发展线,构建教学思维导图。考虑本单元学习所需生活素材,融入价值体验线,三线同行,组合成完整的设计方案。每个年级在单元开启之前都会整合教材,形成体系。
5.提升科研能力
学变、生变源于师变。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变“教者”为“学习者”,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进行单元整体设计。采用“4353”策略落实到设计实施的每个环节,让目标落地,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巩固反馈、评价反思,在课程中获得了对学科、对自己、对世界的深切认知与关联,实现了自我成长,教学思想随之步步更新,教学能力随之步步提升。
(四)政策建议
把教程变成学程,让生活成为知识与能力的载体,将自由探索转变为课堂学习主要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探究知识与生活的能力的发展。意外疫情的现实需要促成新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但居家学习是短暂的,而课程改革却是持续的。为确保课程改革的持续性,满足更多孩子更长时间的自由探索需求,在此提几条政策建议:
1.评价制度的多元化改革。自主探究尊重差异,支持多元化发展。但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无论是对学生的,还是对教师的,都在模式与内容等方面存在“固有化”,难以应对自由性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建议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注重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减弱教育评价的结果性。
评价标准的导向,能促进教师课程理念的更新与实践,为学科教学育人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为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提供机会。。
2.校本课程的制度化改革。新课程的生成是学科整合、学域重构的新资源。课堂与生活的资源整合,让学生的自主发展着实落地。传统的校本课程所开发的内容,多是国家课程之外知识项目,顶多也就是与国家课程的有效结合。而对国家课程的生活化融合却十分欠缺。因此,期待政策的支持与督导,力争实现生活化课程的常规化。
3.课堂教学的重新定义。传统教育中,除了体育等活动性课程大部分时间在室外自由开展外,各科学习主要局限于有限的教室空间之内,缺少足够的生活资源。虽然在近几年的改革中,大力支持小组活动、自主探索、课堂活动生活化等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小小教室内进行的多是表演式生活场景,难以充分发挥丰富生活资源的巨大作用。只有重新定义“课堂教学”,实现生活资源与课堂活动的充足衔接,才能将本研究更深入更宽广地进行下去。
4.家校教育的进一步融汇。生活源自家,生活化课程期待家长的大力协助。建议将家庭教育的具体要求做一政策性规定,并采取相应的督评措施,让更多家长参与到生活化课程的实施与完善中。
随着疫情的改善,战“疫”时期居家生活课的实践与研究,将会由课堂到生活,有家入校,构成家校一体化数学课程,带来小学数学课程的整体转变。
研究过程中的每一“变”都由对传统体系的质疑延至革新,一切创新策略的实施都期待政策的支持。
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来奎文区就业创业,由市人社局、奎文区人民政府、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稳就业,保民生——才聚奎文”奎文区2020年秋季大型人才夜市招聘会于9月27日晚在万达广场举行。当晚共有100家企[详细]
9月28日,记者从市图书馆了解到,今年“十一”法定节假日与调休时间较长,市图书馆开放时间调整为9月26日至10月8日,连续开放13天,应闭馆的两个周一(9月28日、10月5日)继续开放。假期结束后,10月9日至12日闭馆维护机器。[详细]
距2020-2021采暖季还有约两个月时间,城区各大供热企业已经提前行动起来,筹备今年的供热事宜。9月14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供热企业已启动供热收费工作,价格与往年一样,居民按23元/平方米收费,公建、商业用户按29.72元/平方米收费。此外,今年是我市城区供热直供[详细]
9月18日,潍坊市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动员会议举行。会上,“山东省教育版权数据运营中心”“山东省婚纱摄影版权数据运营中心”“山东省艺术版权数据运营中心”三个省级版权数据运营中心授牌。[详细]
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继公布2020年水质检验能力验证考核结果,潍坊市“化学需氧量”“总硬度”指标均获得满意结果,且“总硬度”检测结果以零误差的优异成绩通过考核。[详细]
9月14日,记者从潍坊公交集团获悉,受北海路通亭街路口转盘施工影响,自即日起,潍坊公交集团对受影响的96路及98路公交车局部走向临时调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