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潍坊图景中,滨海美丽的蓝色画卷向着大海徐徐展开,展示着经略海洋活力、动力和潜力持续释放的强劲潮头。
新时代、新动能、新滨海。滨海区紧扣经济建设主责主业,坚持发展差异化、优势特色化、产业高端化、全域城市化,以开发区体制机制重塑为契机,努力推动滨海区在国家级开发区中进位争先,在全省沿海经济开发中引领示范,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在前列,引领潍坊北部沿海加速崛起。
拉高标杆,确定航标——乘峰而上聚焦聚力攻坚
2020年,是潍坊滨海区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0周年,建区25周年。站在新的节点上,滨海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确定了新“航标”:力争到2023年实现GDP500亿元、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5年再造一个“新滨海”,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滨海区正全力加快建设现代海洋经济强区、美丽生态滨海新城,争做全市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开放发展的领头羊!”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滨海区党工委书记范福生说。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对潍坊特別是滨海来说,同样面临着经略海洋、乡村振兴以及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鲁北环渤海湾高端石化基地建设等有利契机,必须要把滨海放到全国、全省来布局,准确把握新形势、主动融入新战略,真正将战略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努力在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
滨海在不同坐标系中找到清晰的“位置感”:从全市看滨海,是潍坊北部沿海开发的核心区域,也是潍坊重要的战略发展空间。从全省看滨海,是全省经略海洋战略的重要一环、胶东经济圈的新兴城市之一。从全国看滨海,定位是重要的航运物流贸易枢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从全球看滨海,是海洋科教核心区和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
战略叠加,重任在肩。站在建设海洋强市的最前排,滨海绘制出行动“路线图”,扎实开展好全面实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两位数增长、开发区年度考核进位争先走在前列、“双招双引”提质增效“三率”齐升、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报批落地、扩大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港口建设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化工园高端化智慧化生态化、推动科创园快起步快招商快见效、深化国有企业“瘦身强体”提高效益、僵尸企业僵尸项目出清等“十大攻坚行动”,强化安全环保生态、营商环境“两个底线”,坚持党建“一个统领”,奋力攻坚突破,开创滨海高品质开发建设新局面。
今天,滨海区高端化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优势显现,文旅康养、临港物流、职业教育等新兴产业顺势崛起,“高端化、智慧化、生态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框架日趋成熟。如何在更大的市场空间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到更广阔的空间中配置资源,滨海区聚焦聚力“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实施重点项目专班服务制度,对项目进行全过程、保姆式服务,推动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同时创新性实施“三免一补”政策,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大大提速的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是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走进山东(潍坊)公共实训基地,VR虚拟现实、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机器人等实训平台让人目不暇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从学生到就业“无缝对接”。
“为打通职业院校与产业企业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以山东海洋技术大学筹建为突破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专班推进;在加快‘两馆一中心’工程建设的同时,全力推进潍坊职业学院二期、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北校区、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新校区、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续建工程、高铁旅游学院等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提高园区院校硬件水平和办学层次,积极助力省部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山东(潍坊)海洋科技大学园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闫凤林说。
山东(潍坊)海洋科技大学园管理办公室已正式签约1个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创业项目,力争年内再引进2个项目。
“我们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为项目提供‘全天候、零距离’的保姆式服务,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50个。”滨海区经济发展局党支部书记、局长董广明说。
涛声鼓荡,奋发图强。滨海区开展全员素质提升行动,以学促干,克服“本领恐慌”。这个开放包容、学以致用、创新实践的平台,是滨海区贯彻落实省市“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全区“10+2+1”重点工作攻坚行动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重点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支撑,凝聚起了全区上下全心全意谋发展的冲天干劲。
转身向海,逐梦深蓝——加速铺就“港产城融合”发展蓝图
6月5日,天气晴好。从高处俯瞰山东港口潍坊港,碧海蓝天下的“长荣2号”“宁隆海2号”两艘货轮和川流不息的集装箱运输车辆呈现出这座新兴港口的繁忙。
“港”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石,“产”是港口和城市发展的支撑,而“城”则是港口和产业发展的依托。在推进“港产城融合”的过程中,滨海区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作用,统筹协调“港口、产业、城市”的总体布局,着力构筑现代海洋经济强区、美丽生态滨海新城。
今年4月8日,伴随着低沉而悠扬的鸣笛声,“潍坊-烟台”“潍坊-日照”“潍坊-锦州”“潍坊-福建”4条内贸集装箱新航线实现首航。这为潍坊提供了新的贸易流通通道,也进一步加强了潍坊与国内港口的互动互联。
“新航线开通后,集装箱货运量增长迅速。四月份吞吐量首次突破2万标箱,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总量,今年有望突破30万标准箱。”山东港口潍坊港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刘存建说。
依托旺盛的海运需求,滨海区整合资源释放港口“红利”,推动山东港口潍坊港和潍坊港森达美港区两大作业区同频共振,由单一散杂货集散向集装箱、液化品、客货滚装、仓储中转、综合物流、临港产业等综合服务全方位拓展。今年1-5月份,潍坊港中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1538.23万吨,其中集装箱完成货物吞吐量12.17万标箱。
以宝能(潍坊)智慧城市供应链、中粮贸易山东粮食物流等重点项目为带动,滨海区引进临港加工制造、港口贸易、海港物流等一批临港产业项目,统筹推进3.5万吨级航道疏浚、5万吨级航道、疏港铁路、航运服务中心、客运枢纽中心等项目建设,实现滨海中心城区与港区要素间融合聚集,全力推动“以港兴城、港城一体”。
城市的发展,产业是筋骨,创新如灵魂。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蓝图中,最具支撑引领的永远都是重大项目。
滨海区坚持以大项目促进大产业、以大产业项目带动大园区,以大园区承载大项目,形成项目、产业、园区良性互动发展。目前,全区共有重点项目85个,总投资1319.92亿元,今年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1%。到年底预计投产项目36个,投产达效后,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86亿元,带动就业超过4500人。
聚焦龙头项目,强健产业链。
走进中化弘润580万立方米原油及原料油储备库项目,施工秩序井然,22台10万立方米储罐及配套系统正加快建设,预计10月份交付使用。加上已经投入使用的118台储罐,该储备库可形成6000万立方米年周转量,为至少15家下游石化、炼化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原材料。
聚集高新技术、高端人才,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走进滨海科创园,看到一个个陆续落户的高科技项目:对呼吸道传染疾病防控的无创健康腕带项目、VTRT智能VR心理训练项目、智安城市示范工程项目……这得益于2019年8月滨海区和北京中关村智酷双创人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潍坊滨海·中关村智酷人才与科技产业创新平台。
“平台启动以来,累计新增聚集21家企业,成功对接19家科研院所走进滨海,成功引进高端技术人才4位,技术合作意向签约6人,促成了部分高端项目落户滨海。”中关村智酷潍坊项目负责人刘浩说。
潍坊滨海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党群工作部部长孙鹏说,这个中心让滨海区打通中关村软件园和潍坊两地的人才流动通道,可有效解决潍坊滨海区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人才需求、资本需求、市场开拓需求、产业对接需求,补足双创服务体系全链条各种要素,实现潍坊滨海区与北京中关村发展的同频共振。
能与中关村同框,是对滨海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肯定,也是过去一年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的收获。这意味着,滨海的城市能级和城市影响力实现了大幅跃升。
现在,滨海区形成了以新和成、国邦医药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海化集团、弘润重芳烃为龙头的高端石化产业,以潍柴海洋装备动力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产业,“雁阵型”产业集群傲然昂首。
没有城市依托,再繁华的港口,再高端的产业,也只是“空转”。“港产城”融合发展,最终要实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
配套“港、产”发展,滨海区按照高品质城市建设要求,突出抓好城建项目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的“滨海新城”。
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加快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白浪河生态治理、“十纵十横”生态长廊等工程建设,统筹开展弥河、虞河等综合整治,按照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6:4比例,全力推进生态规划,着力构建“大绿化、大水面、大公园”生态大格局。
构建交通网络体系。协调推进环渤海高铁、城海快轨、大莱龙铁路扩能提升等国家和省、市重大工程,加快潍县中路北段改造提升、北海路快速路建设,完善交通路网,不只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更为经济发展打通“经脉”。
强化能源安全保障,推进潍坊港LNG码头及接收站规划报批,加快推进绿色化工园热电厂扩建、弘润尾气(余热)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园区供热、供汽能力。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抓好欢乐海游艇码头、万博智慧谷、温德姆酒店、亚琦潍坊物流商贸城和盐文化旅游综合体、国际会展中心、白浪河灯光秀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活力。
该区打出一套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让滨海成为特色化发展的产业强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热土,宜居宜养宜游的康养名城,记得住乡愁的田园胜境,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一个现代化的海洋城市在经略海洋的进程中昂然前行。
抢抓机遇,向海图强——扬起海洋强市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
在横跨在白浪河之上高达145米,拥有世界最高无轴式摩天轮、世界首例编织网格摩天轮、世界首次无轴式轮桥合一摩天轮等三个世界第一的“渤海之眼”摩天轮俯瞰,滨海满城景致尽收眼底。
昔日白茫茫的盐碱地,蝶变为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碧波荡漾、高楼林立的宜居宜业宜游新城,滨海新城处处迸发着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往北,看到了滨海逐梦深蓝、向海图强的坚定步伐——
从过去单一的海洋化工产业起步,到今天高端化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优势显现,文旅康养、临港物流、职业教育等新兴产业顺势崛起,“高端化、智慧化、生态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框架日趋成熟。
滨海中央城区,一座座建筑鳞次栉比,道路交错,绿树成荫。曾经的荒芜之地成了商务办公、金融、商贸、文化、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地。
夜晚的滨海璀璨耀眼,从中可以窥见打造设施齐全、服务便捷、特色鲜明的高品质滨海城市生活区一角。按照建设高品质城市标准,滨海区优化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态,加快发展“首店经济”,繁荣“夜间经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免费教育、免费农村数字电视等惠民政策。
往南,感受到了滨海的风“吹”向全市——
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在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拿聚力开放发展推动外贸外资来说,1—5月,滨海区实现外贸进出口117.76亿元,同比增长24.9%。有17家外贸企业实现出口零突破,其中,新和成维生素出口额达到4.8亿元,拉动全区出口增长10.5个百分点。全区实际到账外资2626万美元,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今年滨海区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姿态,聚力打好开放发展攻坚战,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发力通过“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大力招引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来潍坊滨海投资合作。
波涛成颂,碧海倾城。在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战略部署中,我市坚持以滨海为龙头,坚定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逐梦“深蓝”,彻底打破了潍坊“临海不见海、靠海不吃海”的困境,潍坊海洋城市的品牌不胫而走。
打开地图,潍坊滨海在全省海洋战略中的优越位置一目了然。地处环渤海咽喉地带,是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的重要节点、连接省会和胶东两大经济圈的支撑点、省会经济圈的出海口、对接东北亚的保税港、潍坊海洋产业的核心集聚地。
如果以青岛、烟台为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的龙头,潍坊滨海恰处全省“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协调发展布局的“黄金腰带”,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具有连接两大经济圈的天然优势,是我市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地。
更贴切的是,在市委、市政府统筹优化全市资源禀赋,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构建“一廊引领、两轴带动、三带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滨海区被赋予重任。
以联通胶东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长廊为引领,发挥现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化工、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为主导的现代海洋产业。加快推进与青烟威日在港口联动、临港产业、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合作,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长廊,合力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
在这一机遇面前,全力加快建设现代海洋经济强区、美丽生态滨海新城,注定成为潍坊滨海促改革、谋发展的重头戏。滨海区扛起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的坚定责任勇毅前行。
海洋是资源富集的“聚宝盆”和新兴产业的“策源地”。以构筑海洋产业体系为目标,滨海区既要充分发挥地理优势、优化战略构想,还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省、市重大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该区不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快布局海洋优势特色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层次迅速提高。
打造高端动力装备产业集群。潍柴滨海产业园已建成投用潍柴重机、铸造、中速柴油机等多个项目,潍柴动力制造基地项目加快推进,着力打造全系列船舶动力制造基地。
打造环渤海高端化工产业集群。新和成在这里相继成立5家企业,投资200多亿元建设新和成北方基地。“2022年前后,我们将会建设成为一个绿色、安全、智慧、高效的国际一流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预计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山东新和成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孟建波说。
当前,滨海区已构筑起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高端化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成为支柱产业,滨海旅游、临港物流、职业教育等新兴产业顺势崛起。
潍柴、弘润、新和成等一批龙头企业勇立潮头,“雁阵型”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鼎成新材料、冀凯装备、天维膜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蓄势待发;中海油、中化、中车交通等一批重大项目纷至沓来,迅速掀起产业发展新热潮。
今日的滨海逐梦深蓝、向海图强。
滨海区全域拥抱发展新机遇,空间发展布局不断优化。立足区域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按照“现代海洋经济强区、美丽生态滨海新城”的功能定位,确定了“两片三区五园”的空间发展格局。通过制订产业规划、组建运营公司,建设产业园区、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推进产业集群化、园区化、基地化、高端化,初步培育壮大了特色海洋产业集群。
向海图强,科技创新是关键。滨海科教发展全面起势,海洋科技大学园已完成基础设施配套15平方公里,15所院校、院所入驻,潍坊职业学院、山东化工职业学院等11所院校实现招生,在校师生6万人,年社会培训6万人次。
空间广阔,未来可期。未来的潍坊滨海,将朝着特色化发展的产业强区迈进,打造集“高端化、智慧化、生态化、集群化”于一体的新品牌名片,国内顶尖研发机构将在此开花结果,更多国家级人才纷至沓来,建成环渤海湾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隆起带。
渤海莱州湾粼粼的波光映照着这片沸腾的热土,一座宜居宜业宜学宜游、产城融合的高品质滨海新城正在莱州湾畔崛起。
大禹封国、三贤故里、莫言家乡——这是潍坊高密自带的标签式名片,而其所处位置,恰恰位于“青潍之心”,自古便有“齐鲁粮仓、旱路码头”之誉,自秦朝置高密县隶属胶东郡开始,便与胶州结下了扯不断的历史渊源。也因其特殊的战略定位,近日突飞猛进的山东省胶东经济圈[详细]
2018年首届潍坊发展大会为潍坊籍知名人士和关心支持潍坊发展的广大朋友搭建了一个平台,我市也借此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不少资质优良、规模庞大的企业前来落户、发展。第二届潍坊发展大会于6月22日至24日举行。6月21日,记者了解到,我市不断出台相关好政策[详细]
6月22日下午,寒亭区(经济区)领导干部会议在寒亭区金融大厦会议中心召开,宣布省委、潍坊市委关于寒亭区委、潍坊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详细]
为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回补、潜力释放和扩容提质,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潍坊市进一步促进消费回补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依法优化调整作息安排,适时试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详细]
由于坊子区坊泰路农贸市场存在交通拥堵,为消除运行安全隐患,自6月17日起,潍坊公交集团对18路公交线路局部走向进行优化调整。[详细]
城区游泳场馆基本从5月中下旬开始陆续营业,目前超过半数已经复工。潍城区,位于青年路的潍坊莱菲健身游泳馆、长松路的潍坊礌迈健身游泳馆;奎文区,位于中学街的潍坊市游泳中心潍坊中学馆、胜利东街的潍坊市雷雷游泳俱乐部、福寿东街的潍坊春天体育健身游泳馆、东风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