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农民工当“外人”
本报记者 刘建林 廖文根
“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
胡宪介绍,为了共克时艰,南昌市去年11月专门出台文件,从破除就业和社保这两方面城乡壁垒入手,为返乡农民工谋求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创业和社保环境,让13万返乡农民工切切实实体会到自己不是游子,而是南昌发展的主人。
“就业问题的解决,最终要落在产业上。只有找准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找准就业政策的着力点,才能找准和抓住实现就业、扩大就业的方向和工作重点。”胡宪说。
江苏宿迁市市长缪瑞林代表:
满足农民住房需求
本报记者 吴 兢
“农民住房需求也是一大增长点。”江苏宿迁市市长缪瑞林代表说,“我们应当顺应广大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
他建议,针对农民不同的住房需求,科学规划包含城市、乡镇、农民集中居住点3个层次的农民住房供应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对于中心城市和县城,关键要降低门槛,破除城乡壁垒,让农民轻松进城、廉价买房、稳定就业;对于城镇,关键要突出重点、打造特色,以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增强对周边农民的吸引力;对于农村集中居住点,关键要在坚持积极稳步推进建设的基础上,切实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努力降低农民入住成本。
黑龙江双鸭山市委书记滕喜魁代表:
把保增长与促升级结合起来
本报记者 吴齐强
黑龙江双鸭山市委书记滕喜魁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围绕保增长、促升级,重点抓好工业结构调整。
双鸭山市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立足资源优势搞好规模开发、推动集约发展。双鸭山市煤炭储量达114亿吨。我们将充分发挥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按照煤电一体化的模式,加快开发建设高产高效煤炭项目和规模电力项目,推进煤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立足产业优势搞好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双鸭山大部分煤炭资源适合发展煤化工。我们将按照项目支撑、深度开发、集约发展的思路,集中力量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产业带动力强的煤化工项目,加速推进煤炭精深加工产业链拉长做强。
四川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元祝代表:
灾区旅游需政策扶持
本报记者 王小光
“旅游业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需要出台政策提振信心。”四川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元祝代表说,旅游产业关联度很强,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民生产业。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就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旅游直接就业与带动就业之比为1∶5。从四川各个景区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来看,虽然全省遭受地震破坏的景区仅有20%,但地震之后游客人数大幅下降波及的景区景点却达到100%。因此,需要加快赴灾区旅游的心理重建工程,给予灾区在旅游政策、资金上的大力扶持,进而推进四川旅游业的恢复、振兴和发展。
广东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代表:
“弯道超车”要把好“方向盘”
本报记者 贺林平
“经济形势好时,大家都跑得很快,落后地区、发展中地区想超过去不容易;遇到困难了,就得看过弯技术,有胆识、技术好的就有可能超过去。”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代表说。
陈耀光分析,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形势为湛江弯道超车,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但要顺利实现弯道超车,也不那么容易,很考验我们的“过弯技术”。湛江近年未雨绸缪的努力,为弯道超车赢得了主动。陈耀光介绍,2008年,湛江完成了三大突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48.6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增长10%;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湛江港成为我国西南沿海港口群唯一的亿吨大港;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元。
陈耀光说:“弯道超车,不能盲目求快,必须把准‘科学发展’这个方向盘,搞清楚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这些基本道理,否则迟早要‘翻车’。湛江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老百姓,因此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谈发展,绝不能因急功近利而牺牲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