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漫行话潍坊”——印象昌乐,古地营丘

2017-10-19 10:56:00    作者:王毓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不知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说起昌乐脑海里先蹦出蓝宝石,好像蓝宝石就是昌乐的代称,其次是又甜又沙的昌乐西瓜,除此之外知之甚少,尽管离潍坊很近。随千里漫行话潍坊走进昌乐,看到自己的孤陋和井蛙之见我都忍不住想嘲笑一番。

  不知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说起昌乐脑海里先蹦出蓝宝石,好像蓝宝石就是昌乐的代称,其次是又甜又沙的昌乐西瓜,除此之外知之甚少,尽管离潍坊很近。随千里漫行话潍坊走进昌乐,看到自己的孤陋和井蛙之见我都忍不住想嘲笑一番。

  地域好比人的性情,因地各异,昌乐对于我更像个默默的教书先生,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对走过历史长河的她来说,再辉煌也是过去的事情。如果蓝宝石、梦金园珠宝是昌乐镶在外面的流光溢彩,非遗就如她的陈酿,身心要静下来才能品享其绵长醇厚。

  参观完梦金园珠宝首饰公司,见识了就地取材肖光平老师的石雕技艺,我们奔向有遥远回响的古地营丘。

  营丘,虽是昌乐的隶属乡镇,却有自己独立的历史文化馆,潍坊境内不知是否还有其二。

  营丘可能名气不大,说起家喻户晓的姜太公,没听说的可就不多了。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被文王奉为“太师”,不但是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缔造者,更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军事家、政治家,又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为最可尊敬的父辈。卓越的功绩随历史流转,姜太公渐渐被奉为民间神明,各处的太公塑像已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护佑和寄托。

  位于营丘古城村的姜太公庙,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军入侵,庙内文物、古碑、古柏老槐被毁坏殆尽;20世纪50年代全国上下“欢腾”的大跃进,又将残庙夷为平地,石料全部散失,历经1260余年的姜太公庙消失在历史尘埃中。

  摧毁逾千年的历史遗迹当然令人惋惜,精神遗产的消亡,这种彻底的流失才痛中之大痛,一如当年林徽因,因北京古建筑不断被拆,痛斥市长吴晗“你们将是历史的罪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古城村民齐心合力重建太公祠,我们才得以在2017年的初秋,太公祠的门口,恭听营丘老人张振海老先生道来营丘的历史。

  八十岁的张振海老先生,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说起家乡更是一肚子讲不完的故事。老先生颇为自豪,说每年差不多都要写二十多个关于本地的典故,对这样高龄老人真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有多少人瞟一眼八十岁的山头,放弃勃勃生机,任由自己行尸走肉?

  九月,正午的太阳仍然带着夏天的余威,穿堂风一阵阵掠过太公祠的大门口,面色红润的张老先生,太公轶事娓娓道来,恍如小时候听老奶奶讲古。

  姜太公又名姜尚,字牙,所以又称姜子牙。面容慈和的老先生,笑眯眯地叙说远古的历史:太公是大器晚成之人,前半生杀牛宰羊做生意,干啥啥不成,大半生潦倒不得志。72岁时隐逸渭水之滨磻溪垂钓,不用鱼饵还要直钩,更稀奇的是他的鱼钩不往水里甩,竟然在水面三尺之上,一边钓鱼一边言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路过的樵夫看到不挂鱼饵的直鱼钩,讥讽他“这样钓鱼,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太公不愠不火“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钓的不是鱼,钓的是王公贵候”。果然不负姜尚所期,钓到周文王姬昌,开启了周朝安邦定国的伊始。

  营丘镇历史文化馆,看到翻砂铸造也与姜子牙有关,还是有些意外,铸造在我国竟然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周天子分封诸侯,功绩卓著的姜子牙封地营丘,建立齐国,兴起齐文化。姜子牙带领他的封国居民,铸造铁器,用于生产、生活、制作兵器就是最初铸造的由来。从此以后,营丘铸造业日趋发展逐步完善,如今陈列在蓬莱水城的 “镇海大将军”、“镇海二将军”二门巨型大炮,就是道光年间为加强海防,由营丘当时有名的滕家辛牟炉房联合72家同时开火,集体的心血、汗水浇铸而成。

  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长城,最初的起源也在营丘。因姜子牙封地在齐,凡“孟姜”者都是齐国人。孟姜女是春秋战国时的齐人,姜氏之女,齐国人杞梁之妻,故事最早见于《左传》,杞梁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郊外见到孟姜表示慰问,孟姜女告诉他郊外不是吊丧之处,齐庄公接受了孟姜女的提议专门到家里吊唁杞梁。孟姜女除了知礼,还有善哭的记载,“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西汉时的“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都是由孟姜女悼夫而来。《列女传》有录,哭崩的城墙是在齐地,并非秦的万里长城,到唐朝时候故事又演变成孟姜女万里寻夫, 唐代侍僧贯休有诗《杞梁妻》: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后来这一题材纳入许多诗人笔下,为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进一步推波助澜,元代开始搬上舞台,直至如今。

  “没尾巴老李”的传说,随行团年龄和我相近或年长的老师,想必小时候都听过老人“扒瞎话”(听故事)。媒体及其不发达的年代,围坐老人身边听“瞎话”,是那个年代小孩重要的文学启蒙。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最初的文学来源就是小时候带他的长妈妈,尽管长妈妈是一个来自乡下、目不识丁的保姆。传说“没尾巴老李”和二十四孝的王裒相关,“闻雷泣墓”的大孝子王裒,父亲王修为汉末名士,被司马昭杀害后,背上父骸携母归乡,露宿一古寺,母亲梦见一条小黑龙入怀,三年后生下黑胖小子,黑胖小子的一系列作为和王裒为何“闻雷泣墓”,都与“没尾巴老李”有关,这些都能在营丘历史文化馆追寻踪迹。

  营丘,早在6000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定居,春秋的缘陵,西汉的营陵,隋后改称的营丘,千古长河,有许多没湮灭的历史和故事,待有心人发掘……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