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当郑板桥知遇“更好潍坊”

2025-06-13 17:51:0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牛沐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

  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三百多年前,郑板桥来到潍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诗、书、画”创作亦达到高峰,其诗更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宛若光阴的静影,留念流淌的岁月。

  如今,隔岸桃花已铺就三十里的烂漫云霞,鸳鸯庙檐角风铃摇曳着古今对话,柳郎祠的石碑上留有他当年题写的诗句,在斑驳的晨光中慢慢苏醒。那条曾印满驿马蹄印的官道,已然化作四通八达的交通经脉;当年竹杖芒鞋、微服私访的乡间,此刻正涌动着跨境电商的浪潮。

  交通之变:古老驿道的星河长明

  两行官树一条堤,东自登莱达济西。若论五都兼百货,自然潍县甲青齐。郑板桥曾见商队熙熙攘攘的驼铃摇碎夕阳,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起航。今日的潍坊,却将这份古老的通达谱成现代自信图强的交响。

  宝通街快速路的流光溢彩里,如同长虹划破天际,车水马龙似银河贯通东西;小清河复航的货轮犁开翡翠色的浪花,集装箱折射“一带一路”的金色光芒……从地上到天上,从陆地到水中,从内河到外海,潍坊与外界的联系愈发紧密。同时,城乡路网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排水、照明、通信、电力、绿化等设施一应俱全,承载群众期盼的便民路、致富路、发展路陆续被打通,城市能级加速提升。

  城市交通突显城市治理智慧。自去年3月份开始,对ETC进入青银高速市区段一型潍坊牌照小客车,实行免费通行,让市民享受“走得快、省得多、赚得欢”的三重惊喜。一条条“大动脉”纵横交错,连接四方,一根根“毛细血管”进村到户,舒适顺畅,联通海河陆空的“大循环”与串镇连村的“微循环”相得益彰,正以智慧交通的笔触,续写着“五都百货”的新传奇。

  文化之兴:纸鸢扶摇的“诗与远方”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当年让郑板桥诗兴大发的百姓踏春之乐,如今已经升级为“国际风筝都”的开放与狂欢。

  我们循着《竹枝词》的韵脚走进现代潍坊:当潍坊美术馆的工笔彩墨未干,留影“中国画都”的无人机掠过十笏园的飞檐斗拱;核雕大师的刻刀游走如龙,方寸之间的泰山日出竟映红半掩的橱窗;招财峱、状元峱、如意峱、祥瑞峱,文创峱宝宝带着祝福走进千家万户……传统的“非遗”技艺,主动拥抱现代生活的洗礼,雅俗共赏、焕发生机,“山东手造·潍有尚品”正在拓展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为潍坊的“诗与远方”增添生动注脚。

  夜幕降临时,“超然书房”的暖光灯次第亮起,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与AI朗读声在星空下交响,古琴悠扬传递高山流水、美美与共的和谐之音,在潍坊美景、美食可以统统打包。这座让风筝放飞世界、让木版年画走进卢浮宫的城市,正在用“古韵今声”的绣花针,缝制传统与现代的霓裳羽衣。

  经济之强:准万亿城市的“衔枚疾进”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县原是小苏州。潍县夜市的繁华曾让郑板桥流连忘返,然而,繁华背后也有“可怜北海穷荒地,半篓盐挑又被拿”的叹惜。

  如今潍坊的产业版图上:动力装备产业集群拔节生长,宛若郑板桥笔下墨竹的“劲节凌云”;智能农机驰骋麦浪,藏着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的潍坊答案;食品谷的中央厨房里,特色美食正通过冷链物流飘香大街小巷。2024年,潍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00亿元,达到8203.2亿元,居全省第四,同比增长5.9%,这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兼具明显优势的城市,冲刺万亿城市的基础愈发牢固。

  潍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2024年,潍坊创新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等“硬核”举措,让企业可以更加迅速地响应市场变化,抓住稍纵即逝的商业机遇,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这座曾因“玉脍金齑”闻名遐迩的古城,以“营商”促“赢商”,成为近悦远来、大有可为的创业热土,未来已来,前景可期!

  民生之惠:潍水之畔的幸福画卷

  沧海茫茫水接天,草中时见一畦田。波涛过处皆盐卤,自古何曾说有年。郑板桥调任潍县的次年五月,潍北地区遭遇潮灾,“田间无禾”。郑板桥亲临海滩勘察灾情,记述了海潮之后北海滩涂的荒凉凄惨,感叹盐卤之地从来就没有过丰收年景!郑板桥关心民瘼,在潍县写下了《逃荒行》《思归行》《还家行》等警世爱民之作。

  今日潍坊,众志成城,将民生答卷写成幸福诗行。清晨的白浪河湿地公园,太极拳与广场舞交织出“活力之都”的晨曲;凤溪地夜市的“烟火气”,诠释“善治”与“活力”的双向奔赴;中高考的考场外,志愿者的红马甲反射着安心光芒……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食品安不安全、暖气热不热、社区食堂好不好吃、养老服务顺心不顺心等,事事关系着群众生产生活,关联着千家万户喜乐安宁。

  民心所向,政之所行。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有呼必应”到“潍事通”APP便民服务智能化,从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人员下沉一线到民生实事“雪中送炭、纾困解难”,这座把民生厚度镌刻进基因的城市,不断刷新群众的“幸福指数”,续写“七载春风在潍县”的温情篇章。

  当郑板桥的“竹影兰风”掠过博物馆的透明展柜,当他的诗稿和道情化作VR课堂的互动影像,历史与现代在此交融,传统与时尚在此碰撞,承载三百年前的“聊避风雨”,舒展新时代的“枝叶关情”。知遇更好潍坊,一路繁花似锦,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