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刘雪彤
在齐鲁大地厚重的文化土壤中,“临朐手造”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精湛的工艺传承而闻名。它扎根于当地悠久的民间工艺传统,又不断融入现代创新元素,展现出传统工艺在当代的旺盛生命力,生动诠释了“山东手造”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
临朐手造,是历史的沉淀与传承。临朐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非遗资源丰富,民间有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以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为基础,临朐让非遗融入生活,推动非遗手造“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了新的时代生机。临朐全羊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除了继承大锅煮制现场食用的传统,当地还创新研发了便于流通的新方式,如真空包装、罐装礼盒等,让传统美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临朐的红丝砚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备受文人墨客喜爱,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
临朐手造,是匠心的坚守与传承。在临朐,无数匠人用双手和汗水铸就了它的辉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岳清将传统手工箅子技艺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开发出水饺箅子、元宝箅子、盖帘、蝈蝈笼等10大类几十个品种,为30多名残疾人和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让箅子走出了一条年产值近40万元的发展之路。红丝砚制作技艺传承人高星阳、张国庆等一大批制砚藏砚名家、工艺美术大师始终致力于潜心创作红丝砚精品,他们以匠心为笔,以时间为墨,在岁月的长河中绘就了一幅幅精美的文化画卷,让传统技艺在传承中得以延续。
临朐手造,是创新的活力与探索。临朐县积极探索“手造+”模式,推动手造与旅游、节会等深度融合,创新性开展首届手造节、“灵气所钟”非遗文创展及两百余场手造消费系列活动。临朐手绘年画创建了“手绘传情”品牌,开发的手绘年画快客杯、抱枕、团扇等多个品种的产品,实现了非遗与手造文创的创新性转化。这些创新举措既拓展了传统技艺的应用场景,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验,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临朐手造,是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临朐县已建设特色村40余个,年培养手造人才3000余人,全县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超5万人,万余农民借此实现“家门口就业”,全县文化产业年产值超40亿元。手造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更为临朐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乡村因手造闻名,吸引游客,带动旅游、餐饮等产业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临朐手造,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通过“手造+旅游”“手造+节会”等模式,临朐手造实现了让游客“游临朐景区”和“品临朐文化”的双重体验。临朐手造的许多作品还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华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这不仅是对临朐手造技艺的认可,更是对齐鲁文化的肯定。
临朐手造,是山东手造的生动实践与典范。它以深厚的历史底蕴、精湛的技艺传承和创新的发展理念,生动诠释了“山东手造”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临朐手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临朐智慧和临朐方案。
让我们共同期待临朐手造在未来创造更多的辉煌,让齐鲁文化之美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