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活”龙“活”现!潍坊手造在创新中突围

2025-04-14 17:08:0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梁小童

  大众网评论员 梁小童

  一座城市的灵魂,往往镌刻在其世代相传的工匠精神中。从明清时期“南苏州,北潍县”的盛誉,到今日手造精品百花齐放的盛况,潍坊手造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在创新发展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潍坊手造并不只是传统工艺的延续,更呈现出潍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多样的风物。彩翼飞扬的风筝以精美造型、鲜艳色彩和精湛工艺闻名于世,36道工序彰显着匠人对极致的追求;杨家埠木版年画包罗万象,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民俗风情,蕴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核雕展现出微雕艺术的神奇魅力,刺绣用五彩丝线绣出细腻图案,聂家庄泥老虎古朴夸张的造型充满童趣。在文化多样性急速发展的今天,潍坊手造正如一座活态博物馆,将千年来的审美精髓和文化底蕴转化成可感知、可触摸的文化符号。

  潍坊手造活跃在当代、精彩在民间的一大秘诀,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密聂家庄泥老虎第22代传承人聂鹏将泥老虎与卡通、高密剪纸、扑灰年画等元素融合,开发益智玩具、办公用具等衍生文创产品,让泥老虎不仅好看,还更具实用性。坊子工业发展区王家庄子村里,回乡创业的“风筝二代”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改良、精益求精。这种“老手艺+新表达”的探索,让潍坊手造在传承发展中既守住了文化根脉,也在当下的生活场景中“活”出精彩。

  文化传承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扶持,潍坊的一系列措施,让传统手造不仅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潍坊通过建立传统工艺科普基地,组织技能大赛等技艺发展平台,提高传统工艺设计生产能力,发展产业带头人队伍;积极搭建手造展销平台,举办各类手造展览和活动,通过手造大师的现场技艺展演,让更多人了解潍坊手造;借助数字化手段,开展线上展销直播,拓宽了潍坊手造的销售渠道,提升了其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

  如今,坊子工业发展区王家庄子村里的100多家风筝扎制厂,年产风筝9000余万只,产值近3亿元,被誉为“中国风筝第一村”,寒亭区杨家埠木版年画有区级以上传承人25名,从业人员200余人,年印制年画2300多万张,销售收入1亿多元。手造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潍坊经济增长,实现了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转变。

  手造,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瑰宝,也是对实现“美好生活”的生动表达,它承载历史、连接未来。站在新起点,潍坊手造的发展仍需突破创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潍坊手造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