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周建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尤需坚定“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原则上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当下,一大批文化精品力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元素、现代艺术交相融合,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让文物活了起来、让博物馆热了起来、让中华文化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文化馆、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等,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更加坚定了亿万网民“我心归处是中华”的文化自信。
这种“精神的契合”,实质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日益提升的现实表现。“尼山论坛”让世界看见中华文明的前进步伐;欣赏传统戏曲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三星堆遗址造型奇特的出土器物揭示了长江文明之源,展现了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逛馆”成为一种新时尚;从马面裙、各种形制的汉服,到近期毕业典礼流行的簪花帽,再到短视频中的“中式变装”,不少国潮品牌逐渐成为人们的心头好,国风国潮元素渐受青年人追捧,它们正带着时代的精神趣味、审美风尚和文化温度,走向大众,走向年轻人,越来越受到青年的喜爱并频频“出圈”;流淌在血液之中的文化基因使得他们钟情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加亲近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粉丝”。
自信才能自强。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等建设之中并发挥重要作用。仰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五千年岁月星河,一砖一瓦、一凿一砌、龟甲木犊、水墨丹青……华夏儿女以独具中国气质的人文思想、深厚智慧、价值准则和气度神韵,勾勒出中华文明持续演进和中外文明融合交流的生动历史图景,一幅幅盛世中华的文化画卷次第铺陈舒展,成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气派的深厚基石和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我们在文化激荡、思潮碰撞中坚定文化自信的持久精神动力。
赋能传统才能更好地实现当代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今天,我们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沧桑,赓续中华文明的历史辉煌,就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通过综合运用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以及制度保障等方式,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让中华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和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