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鸢都景如画

2012-02-15 11:12:00    作者:   来源:中国环境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这是两百年前,江南才子、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任潍县知事时,感于潍坊美景留下的诗句。如今,随着山东省潍坊市生态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市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处处谱写着风景如诗似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卷,郑板桥笔下的“小苏州”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这是两百年前,江南才子、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任潍县知事时,感于潍坊美景留下的诗句。如今,随着山东省潍坊市生态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市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处处谱写着风景如诗似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画卷,郑板桥笔下的“小苏州”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潍坊为目标,不断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工作长效机制,大力实施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倡导生态文明新风尚,城乡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绿色生态逐渐成为继“风筝之都”之后的另一张城市名片。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54个,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生态省建设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和奖项。

 

    坚持生态立市 推进治污减排


  潍坊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理念,早在2008年就印发了《关于生态市建设2008年~2012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对生态市建设9个方面的37项指标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相关单位的目标责任。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先后投资164亿元,全面启动中心城市生态圈工程、河流治理工程、大气污染防控等生态市建设十大工程,推动治污减排,打造绿色宜居城市。仅“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减排资金达26.6亿元,相继建成188个重点减排工程,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潍坊市大胆探索减排管理工作模式,大力实施领导包靠、一线督导、倒排工期、考核问责等超常规措施,全面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全市实施了十大节能工程重点项目136个,年可节能65.84万吨标准煤;圆满完成了淘汰焦炭36.2万吨、水泥熟料35.5万吨、皮革121.75万张、印染布12000万米、洗衣粉5万吨落后产能计划,实现“十一五”万元GDP能耗目标实际下降23%的考核目标要求。全面落实取水许可证制度,推行科学用水,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1%。严把项目审批关,“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开工建设项目1672个,审批1695个,拒批或暂缓审批16个,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


  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潍坊市大力加强对市区内空气污染源的治理,淘汰取缔中小型燃煤设施1100余台(套),中心城区小型燃煤设施淘汰率达到了96.8%。大力推进消烟除尘和脱硫设施建设,热电、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大型燃煤设施脱硫设备配套率达到98%。制订出台了《潍坊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暂行办法》,全市已建成机动车排气环保检测机构17家、检测线55条,年检测能力达60万辆。进一步加大了扬尘控制和饮食业油烟防治工作力度,特别是在2010年的“六河六片区”攻坚战中,全市共投入资金21.74亿元,重点对生产工艺废气异味问题进行了集中治理,对132家空气污染源实施了停产限期治理。加强对市区空气质量的监测,9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实现了对建成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城市建成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46天,比去年增加14天。


  潍坊市不断加大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与监控力度,2010年,根据省政府提出“59条重点河流达到恢复鱼类生长目标”要求,开展了“六河”治污攻坚战,通过实施“关、停、限、建、管”五大措施,66家省控重点企业达标排放率达到95.4%,省控重点河流全部实现了恢复鱼类生长目标,省控湖泊、水库及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剔除上游因素水质改善最低目标。虞河纸房桥断面改善幅度高达90%以上,为全省水质改善幅度最大的河流。去年以来,全市继续深化水污染防治,完成重点治污项目66个,总投资达29.57亿元。此外,全市投入约2.3亿元,建设了市级环境自动监控和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建成了8个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点,全市170家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控设备。

 

    开展综合整治 改善环境质量
  

  2010年以来,潍坊市不断加大投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道路改造、城市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全市新、扩建55个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增至20处,日处理能力达到181.5万吨,城市(含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3%。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增至8处,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8.4%,比目标值高出3.4个百分点。


  潍坊市突出“以绿制胜”特色,开展“绿色家园”建设活动,对城市主次干道、公园景区实施增绿扩绿,新增园林绿地2216公顷,城区绿量实现翻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1%。大力开展生态系列创建活动,全市累计建成61处国家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59处绿色社区、150所绿色学校。全市38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153家乡镇卫生院、993个诊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全部纳入日处理能力8吨的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加强对辖区内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监管,2010年以来,全市共有40多家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办理了危废转移手续,其他新建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时也按要求与相关单位签订了处置协议,无危险废物私自外排现象。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潍坊市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全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全市2811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中,共有2381家具有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外排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为85%。依法严肃查处各类秸秆焚烧行为,保障空气质量。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实施秸秆青贮、氨化、过腹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截至目前,全市户用沼气池总数累计达18万户,占适宜农户比例达到3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1%。


  潍坊市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执法、省“四个办法”检查等各类环保专项行动,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监管态势。2011年,仅市环保局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1876人(次),检查企业达1万余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36起,依法关闭取缔污染企业或生产线162家(条),对227家企业实行停产、限产或限期治理,对59家违法行为恶劣单位予以公开曝光,有效遏制了企业违法偷排、超排行为。

 

    巩固治污成果 加快生态市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巩固环境治理成果,潍坊市要求各有关部门以总量减排为抓手,倒逼“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电力、钢铁、焦化等重点排污行业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淘汰力度,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且长期污染严重的企业予以关停,力争到2015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17%,新能源和余能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22.5%以上,全市天然气利用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0%以上。


  全面落实“治、用、保”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策略,加大城镇和工业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厂新、扩、改建和配套管网建设力度。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厂网并举、管网优先,并与供水、用水、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统筹考虑,保证城市污水全部得到收集,80%的排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到2015年,新扩改建污水处理厂54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0万吨/日,配套管网建设112公里,中水回用能力达到20万吨/日,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转负荷率平均达到80%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废水治理,对威胁河流段面水质和影响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稳定的33家重点废水污染源实施废水深度处理,对现有设施老化、技术落后和能力偏低等企业,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提高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促进废水排放全面、稳定达标。大力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重点建设寿光和滨海北部四大滩涂人工湿地和虞河、白浪河等8个河道人工湿地,并同步建设进出口水质水量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全面开展水源地保护区生态带建设,每年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至少进行一次水质全分析监测,及时公布水环境状况,确保到2015年,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潍坊市要求,有关部门要把握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3个关键,突出工业废气及异味治理、扬尘污染防治、汽车尾气排放控制3个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理顺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大气污染防治新突破。到2015年,市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比2010年改善30%以上。要全面加强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以库区、湿地、重要水源地和涵养区、北部沿海滩涂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为重点,建立一批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初步遏制湿地功能退化和面积萎缩的趋势。加大农村“以奖促治”支持力度,启动“连片整治”工作,到2015年,力争实现百分之百的乡镇建立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百分之百的乡镇实现生活污水妥善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


  围绕预防、预警、应急三大环节,着力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进一步落实环境隐患定期排查制度,对重点风险源、重要和敏感区域定期专项检查,对高风险企业挂牌督办,限期整改或搬迁,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坚决关停。全面推进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标准化,到2015年,全市三级环境监测、监察、应急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0%。围绕农村典型环境问题,加强流动监测能力和农村环境监察执法能力,提高农村地区环境监测、监察覆盖率。开展警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风险源单位和社会公众的环境安全意识,鼓励、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共建天蓝水清、绿满城乡的宜居家园。

冯炜程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