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宋学敏 通讯员 贾聚光 李春晓 聂兆卿 潍坊报道
3月24日,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在创新实训中心举办“登高奋斗、创新领航”2025年第一期创新成果发布会,集中展示了“春风送暖”爱鸟护线行动、农灌配电箱标准接线工艺、FTU网口维护插线装置、集表箱安装辅助装置等职工创新成果,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创新成果研发人现场研讨技术细节,现场气氛活跃。
2025年以来,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贯彻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部署,不断激发基层一线员工创新潜力,启动“创新驱动登高行动”,制定《创新创效专项考核管理实施方案》,引导、扶持、激励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全面提高公司创新创效水平,让职工创新“火”起来,技术创新成果“活”起来。
“金点子”在生产一线开花结果
3月19日,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下发了《关于表彰奖励第一批“创新微征集”项目的通报》,对基层员工首批创新微征集的6个“金点子”项目、4个“小设计”项目、3个“小发明”项目分别进行了表彰奖励。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常态开展“创新微征集”行动,建立评审机制,合理即奖励,具有高价值则重点奖励,不断营造“全员、全域、全速”创新氛围,全面提高创新创效水平。
从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公布的《关于表彰奖励第一批“创新微征集”项目的通报》中可以看到,经过公司评选审定,有6个项目被认定为“金点子”,分别给予现金奖励。
长期以来,树障隐患一直是造成配网线路运行故障的重要因素。2023年4月底,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树障清零行动圆满收官,累计清理树障11.7万棵,到目前为止未发生因树障引发的线路跳闸事故。在树障隐患清零行动中,供电所一线员工总结出了很多好办法、金点子。
光明高密分公司副经理刘洪凯发现,部分线路走廊下的树木倒伏距离不足,居民私自砍伐树木容易造成线路跳闸,影响供电可靠性。为此,他提出了“线路走廊清障防外破管理法”的金点子。“我们的执行思路是,一是标识建档,给树木涂上醒目颜色,目的是让自己人和外人都知道此树存在危险。二是通畅沟通渠道,让外人方便报信给我们标识树木要砍伐,以便安排监督。三是查缺补漏,在全部标识完成后,再出现通道内或倒树距离不足的任何人都可方便地联系公司,查实后进行匿名奖励。”刘洪凯介绍。
同样在树障清理中,姜庄供电所运检技术专责杜德琪提出了“树木控制绳搭接装置的研制”金点子。他说:“现场树木需要绳索反方向控制树木远离线路,但树木或者高大或者细小,人员登树不安全且控制绳搭接树木不易。我建议研制登树攀爬遥控机器人至树木合适位置后搭接树木,并将控制绳索绑扎牢固后,机器人撤离,可以避免人员和线路发生危险”。他的这个金点子能够减少在树障清理中的人员伤亡和线路安全运行风险。
配网精益化运维,供电可靠性才能稳步提升。在精益运维过程中,大牟家供电所网格经理张振邦发现春夏两季野草疯长,尤其是在每年的雨季,一天不去巡视台区配电设备,藤蔓很可能就长高一两米,顺着台架往上爬,极有可能造成短路风险。他提出研制一种变压器杂草感应报警,当野草长过特定高度的时候,就会给网格经理发短信报警,这样能够让网格经理第一时间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安全工器具是检修作业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作业人员全过程安全作业的护身符。2024年,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实行安全工器具生命周期全过程管控,实现了不合格安全工器具动态清零。柏城供电所网格经理孙皓在报修服务中发现,由于服务人员的绝缘梯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绝缘梯会出现难以抽拉和回收的情况,抽拉困难时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回收困难也会增加人员受伤风险。为此,他提出了绝缘梯长时间使用后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的金点子。“我建议通过润滑、密封、增加绝缘梯强度、提示保持使用寿命等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此保障绝缘梯长时间使用的安全性能。”孙皓说,他的这个建议被公司发展建设部纳入了首批“金点子”,还给予了现金奖励。
在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供电所运检第一线,越来越多的员工正立足岗位创新创效,通过提出科学合理的金点子解决日常配电运维实际问题,职工创新创造活动在生产一线遍地开花结果,一大批具有使用价值的金点子不断涌现。
小设计在基层一线发挥大作用
在15米高的水泥杆横担处,悬挂着一个像风铃一样的小设备,随风一吹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这个设备是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柴沟供电所网格经理台柯平自主研制的“铃声驱鸟器”。他说:“这种驱鸟器制作简单,风吹发出的连续清脆响声能起到驱鸟的震慑作用,小小驱鸟神器对线路安全运行起到了大作用。”
台柯平师傅研制的这款“铃声驱鸟器”成功入选“创新微征集”的小设计项目。该驱鸟装置有良好的驱鸟效果,瓶体绝缘无安全风险,操作简便,无需停电安装。该成果以标准物料百分之一的成本,起到了90%的作用。
“我们用过多种驱鸟装置,但是鸟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很快就起不了很好的作用,利用声音驱鸟,不仅能克服旧驱鸟器利用镜面或占位驱鸟的弊端,而且还能避免驱鸟器易损坏、效果不佳等缺点。”台柯平说,“没想到我的这个小设计在柴沟供电所安装了56个,获得了广泛认可与肯定,俺还在这次创新微征集中获得了奖励。”
不仅在电力线路中有小设计,在经营管理中的小设计也占据了大部分内容。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财务部员工王官成和运检部员工臧丽娜俩人一起研制的“商旅报销智能助手”小程序,通过后台设置差旅过程中各类条件格式,引导报销人通过一步一步选择出差过程中的问题选项方式,最终实现公杂、伙食补助标准的自动匹配和补助金额的主动计算。
该公司密水供电所综合班班长韩庭庭在供电所领域可是出了名的“创新小达人”。从事供电所营销服务的他,爱鼓捣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尤其是对RPA的应用场景情有独钟。在这次小设计中,由他研制的“手机空号码预警提醒”“合同超期预警”两项均被列入小设计的奖励范围。在日常营销服务工作中,他发现短信错发影响高质量发展指标,空号码、黑名单、携号转网用户无法费控停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利用晚上时间开发小程序,最终研制出了一款实用性强的“手机空号码预警提醒RPA”,目前该场景已在公司层面应用,应用情况正常。“每日由RPA自动检索前一日短信回执情况,根据回执情况确定空号、黑名单及携号转网问题,通过短信形式发送到对应的网格经理,网格经理再根据明细表的错误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号码整改。同时供电所的管理人员会收到本单位汇总后的短信数量,效果很好。”使用这款RPA小程序后,井沟供电所综合班班长李彩认为非常好用、实用。同样在这家公司层面推广应用的合同超期预警RPA场景,能够每日对即将超期的合同信息进行预警,提醒相关单位进行及时续签。
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在开展“数智春风行动”中,积极推广智能化业务处理,通过数字同事和RPA技术的深度应用,有效解决基层供电所日常工作中重复性、耗时性任务,显著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和准确率,点燃了全员参与数智转型的热情。根据基层供电所员工初步使用成效来看,研发的数字产品在供电所推广应用后,减少了人工工作量,降低了错误率,工作效率提升了50%,充分体现了数字赋能基层减负提效的价值。
小发明巧解难题保障电网安全
3月25日,在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冯子刚创新工作室,冯子刚带领团队成员就“接地电阻测试模拟箱”使用性能和改进情况展开交流研讨。该装置是冯子刚创新工作室根据省公司指定的合作研发项目,目前装置第一代已研发成功,2025年有望实现转化。
该装置能模拟近70种接地电阻,解决了传统接地电阻测量实训时占用空间大、数值调整难、无法考评打分等问题,提高了培训效率。“创新不要怕小,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就是创新;创新不要怕失败,要敢想敢干,宽容失败。”冯子刚说。
创新成果转发,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应用的过程,是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持续深化创新实训中心建设,坚持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不断强化基层需求导向和应用场景牵引,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推动研发出的创新成果在实践中转化应用。
入选“创新微征集”小发明项目中的“磁吸式超声波驱鸟器”,由冯子刚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制,2024年3月至4月,该装置在密水供电所、大牟家供电所试点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驱鸟效果。“这种磁吸式超声波驱鸟器,安装方便,可以直接吸附在金属上,结构简单,有光就响,还节省了电池费用,可循环播放10种不同的超声波,有效防止鸟类对单一超声波产生适应性。”聊起该驱鸟装置,密水供电所网格经理刘智说。
2025年初,“生命鸟巢”守护鸟儿栖息、保障电网安全引发广泛关注,“生命鸟巢”项目已在多地推广,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实现了电网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直以来,鸟类在杆塔之上筑巢、栖息,叼起的树枝极易引起两相短路跳闸或单相接地,影响到公司高质量发展指标。“我们何不为鸟儿搭建一个鸟巢支撑机构,以此破解电网与鸟类和谐共生难题。”杜德琪说。有了思路,他们随即找来废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经过多轮次的改进试验,一种偏横担形状的鸟巢支撑装置研发出来了。他们在姜庄镇辖区鸟类活动密集区域的10千伏线路导线下方安装了10组装置,目前已有2组有鸟类筑巢的迹象,预计在4月中旬鸟类筑巢暴发期就能看出该装置的效果。
春季要灌溉好返青水、灌浆水,这个季节只有浇好这两茬水,才能保证小麦的产量。为了保证群众灌溉用电安全,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起底式排查1.15万眼农田机井,供电所网格经理在排查中发现,目前农灌配电箱接线存在两类问题:一是配电箱内无漏电保护器,需进行加装;二是配电箱接线较粗,无法压接到漏电保护器上。“针对此类问题,发建部协同冯子刚创新工作室成员,联合运检部、柏城供电所的创新达人,同赴现场进行勘察并研究解决方案,在接线头压装接线鼻子,压接处用胶带或热缩管恢复即可完成安装。目前此方案已经通过运检部审核,正进一步探索农灌配电箱管理模式,真正解决农灌配电箱接线隐患问题。”该公司发展建设部副主任李春晓介绍。
配网作为电网的“毛细血管”,连接着千家万户。近年来,随着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的大力发展,10千伏配电自动化设备数量急剧增长,给设备运维人员带来了困难和压力。“尤其是柱上FTU是运维人员经常需要去消缺、修改定值、查看故障记录的设备。虽然在推无线连接标准,但是现有的存量设备不具备此功能,新设备可能遇到有问题的时候,所以还是需要通过网线连接到终端。FTU的安装高度往往都是3米以上,传统的连接方式都是通过运维人员登杆去插接,有一定风险且不方便。”从事配电线路运维工作的城区供电中心配电运检班员工高洋说。
针对发现的问题,他和团队成员共同研制出了一种“配电自动化FTU的网络维护口插接装置”。该装置需要1根5米-6米的伸缩杆,该伸缩杆的长度加上人员的身高可满足大部分工作场景。该成果通过微征集二维码提报至公司,经过综合评审,一致认为这个装置实用性强,被列入小发明的奖励名单里。
“这个装置自使用以来,使用修改定值722次,核查开关保护及故障滤波105次。按照每次减少10分钟工作量计算,共计减少用时8270分钟。”该公司输配电运检中心配电二次运检班班长马秋生介绍。他们针对这个装置还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设想和措施。“伸缩杆需做绝缘设计;笔管头需做加固处理,最好是金属;网线头需要进行可拆卸、可更换设计;FTU上的网口和网线头对接处最好做磁吸设计,类似手环的磁吸充电,便于插接。”高洋说。“没想到,我在创新微征集提报上之后,发展建设部这么重视,还专门对我们的成果进行性能检测,还给了我们奖励,今后我既要当好公司的创新员,又要当好创新宣传员,让更多的职工参与到创新研发中来。”
当前,创新已成了国网高密市供电公司的高频热词。该公司将以创新驱动登高行动为契机,厚植“三全四实”创新生态,依托创新微征集、基层工作日等平台,用好激励机制,围绕日常工作中痛点、难点开展思维碰撞,强化各类AI应用,推广数字员工应用技术,激发全员创新活力,研发一批实用、好用的创新成果,以“金点子”解决“真问题”,营造“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无处不在”的良好氛围。
返回潍坊大众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