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樱桃畅销,鱼子酱出圈……看山东这个县城的特产“致富经”

2025-03-28 08:43:2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特色产业开花 联农共富结果

  ——一个山区大县的富民产业发展样本观察

  提起山区,人们往往会想到贫穷和落后。殊不知,由于有着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大多数山区是天然绿色农产品的理想产地。把山区的这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就能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

  地处鲁中、沂山北麓的临朐县,山区、丘陵面积占87.3%,是山区大县,也是农业大县,果品和畜牧产业起步早、品类全、基础好。临朐县立足自然禀赋,着力把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强,逐步构建起山区富民产业图谱:一方面,大樱桃、山楂、山柿等传统“土特产”越来越畅销;另一方面,鹅肝、鱼子酱等高端“洋货”火爆出圈,成为了“新特产”。在特色产业带动下,2024年,临朐95%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过20万元,42%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过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8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镇有一业

  樱桃产业特色镇、柿子之乡、洋槐蜜之乡……临朐农业产业“百花齐放”的景象,从这些称号可见一斑

  进入3月,山旺镇的大棚樱桃陆续成熟上市。“我们这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着独特的小气候,樱桃上市早、个头大、口感好,一亩地能产2500斤左右。”山旺镇上林西村党支部书记杜立胜说,现在“美早”品种一斤能卖到六七十元,“红灯”品种一斤三四十元,收益很可观。

  山旺镇已有近40年的樱桃种植历史,从最初的露天种植,到探索应用大棚栽培模式,再到实现数字化管理,杜立胜亲身经历了樱桃种植的步步升级。“现在大棚都配备了智能化控制系统,能精准调节温度,还用上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种出来的樱桃品质越来越好了。”他说,镇上有大冷库、交易市场,储藏、销售都不用愁。

临朐县山旺镇樱桃喜获丰收。

  在临朐,已有6个镇、118个村发展为全域樱桃产业特色镇、村,山旺镇和城关街道衡里炉村被评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镇、村。目前,全县大樱桃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大棚樱桃5万亩,年产量1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大棚樱桃生产基地之一。“从3月份到6月份,我们一直有樱桃上市。集中上市期间,全国每三颗大樱桃就有一颗产自临朐。”临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淑娟说。

  一村有一品,一镇有一业。樱桃产业特色镇、柿子之乡、洋槐蜜之乡、“红果小镇”……临朐农业产业“百花齐放”的景象,从这些称号可见一斑。

  寺头镇因盛产山楂被誉为“红果小镇”,山楂条、山楂棒系列产品占据国内七成以上市场;五井镇的山柿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柿饼远销日本、韩国;冶源街道等利用丰富的山泉水资源养殖鲟鱼、三文鱼,成为北方主要的冷水鱼养殖孵化基地。

  魏淑娟介绍,目前,临朐14个镇(街、园、区)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7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

  一业成一链

  地上,“小灰鹅”实现了大发展;水里,一条鱼也“游”出了大产业

  鹅肝、鱼子酱、松露被欧洲人并称为“世界三大珍馐”。在临朐,鹅肝这一高端食材的生产加工日渐蓬勃,产量约占全国市场的70%。

  临朐与法国处于同一纬度,土壤、气候与法国朗德地区高度相似,是鹅肝母体朗德鹅的适生带。1991年,一批朗德鹅跨越重洋,首次在临朐“安家落户”。很长一段时间,鹅产业发展以养殖和初加工为重心。

  转变发生在2018年,位于蒋峪镇的山东春冠食品有限公司,率先从单纯生产生鹅肝延伸到做熟制产品,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红酒鹅肝”,颇受市场欢迎。“我们的生鹅肝销售价格一公斤仅200元左右,但在酒店,鹅肝都是按片卖,一公斤鹅肝能切出将近40片,能卖到2000元左右。”公司总经理马立君说,只有往深加工走,产业才能有发展空间。

  此后,一个个高端鹅肝精深加工产品陆续上市,产品附加值增加2倍以上,热销北上广深和港澳等地,春冠食品的年销售收入也由2018年的不到3000万元,增加到了2024年的4亿元。

  地上,“小灰鹅”实现了大发展;水里,一条鱼也“游”出了大产业。

临朐县拥有鲟鱼养殖户178家,产量占全省61.54%。

  “鲟鱼卵孵化2-3个月能长成鱼苗,鱼苗可销售,也可继续养殖1年长成两斤重的商品鲟鱼,再养2年就能区分雄雌,雄鱼销售,雌鱼再养4-5年能产卵,就可以生产鱼子酱。”位于冶源街道洼子村的顺宇淡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玉德,介绍起一条鱼的产业链条。

  临朐拥有鲟鱼养殖户178家,产量占全省61.54%,鱼苗在江北市场占有率超90%,年生产加工鲟鱼肉约1000万斤、占全省总产量的44.2%。下一步,可实现年供给重量100斤左右的带卵鲟鱼约120万斤,生产鱼子酱约16万斤,占全球鱼子酱总产量的12.3%,占全国总出口量的22.9%。

  一链富一方

  临朐着力把每一业做成一条链,最终目的是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临朐着力把每一业做成一条链,实现全链开花,最终目的是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以朗德鹅产业为例,在发展过程中,春冠食品联合当地6家小型养殖场、78个家庭农场共同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行订单式管理,健全了利益联结机制。

  “合作社统一供应饲料、提供技术培训,统一收购、加工、销售,我们养殖更专业了,也不像以前还得自己愁着找销路。”合作社社员史洪波说,一个养殖棚全年收入将近40万元。

  沿着产业链往后端看,二产、三产环节也提供了更多增收渠道,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55岁的寺头镇上河庄村村民王在红,不仅家里种的两亩山楂树能带来收益,还在当地引进的山楂加工企业亿佳食品有限公司上班,每个月稳定收入6000元;70岁的五井镇隐士村村民尹华法,看着这几年村庄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旅游,便把自家的房子改造成了民宿……

  目前,临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家。这些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带起农户,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石敬祥分析,从横向看,临朐形成了特色产业“多点开花”的格局;从纵向看,每个产业都有支撑链条,联农带农效果显著,为各地发展富民产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大众新闻记者 毛鑫鑫)返回潍坊大众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