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风筝记忆丨张志善:我的风筝情结

2025-03-28 15:23:5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志善

  春风又绿江南岸,在这温暖和煦的季节里,天空中总会飘飞着几只风筝,它们或高或低,或远或近,宛如一幅幅灵动的画卷,勾勒出我内心深处那难以割舍的风筝情结。

  童年的记忆里,风筝是联结亲情的纽带。那时候,父亲总会在周末的午后,带我到郊外的空旷草地上放风筝。他手法娴熟,先将风筝线慢慢放开,待风筝在空中稳定后,再将线轴递到我手中。我紧紧握着线轴,仿佛握住了整个世界,目光紧盯着那翱翔于天际的风筝,心中满是欢喜。父亲在一旁微笑着,目光在我和风筝之间游移。那一刻,风筝就像是我们父子之间无声的对话,传递着浓浓的亲情。记得有一次,风筝线突然断了,风筝在空中打了几个旋儿后,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视野中。我“哇”地一声哭了出来,父亲蹲下身,轻轻擦去我的泪水,安慰道:“别哭,孩子,风筝只是去追寻更广阔的天空了,它还会带着我们的回忆回来的。”那天,父亲的话如同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懂得了失去与希望并存的道理。

  风筝也承载着我深深的故乡情结和乡愁寄托。长大后,我离开故乡,去往繁华的都市求学、工作。每当看到天空中飘飞的风筝,心中便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思念。那风筝仿佛是故乡的使者,带着熟悉的乡土气息和温暖的记忆,来到我的身边。我怀念故乡那广阔的田野,怀念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奔跑放风筝的欢乐时光,怀念母亲在夕阳下呼唤我回家吃饭的声音。风筝成了我与故乡之间割舍不断的纽带,无论我走多远,它都能将我的思绪牵回到那片充满温情的地方。在异乡的夜晚,我常常梦见自己又回到了故乡,手里拿着风筝,在田野里尽情地奔跑,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幸福。

  从社会观察的角度来看,风筝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种玩具,更是一种艺术。古人在风筝上绘制各种精美的图案,如龙凤、花鸟、人物故事等,赋予了风筝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风筝的制作工艺不断创新,各种新型材料、新技术被应用到风筝制作中,风筝的样式也更加多样。同时,风筝比赛、风筝节等活动也日益普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风筝文化,也让风筝这一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我曾参加过一场国际风筝节,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齐聚一堂,他们的风筝各具特色,有的造型奇特,有的色彩斑斓。在天空中,这些风筝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场多元文化的盛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风筝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创新精神。

  在我的风筝情结中,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那是一次在故乡的风筝比赛中,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制作了一只凤凰风筝。然而,比赛当天,由于风向突变,我的风筝在空中失去了平衡,坠落在地。看着其他选手的风筝在空中自由翱翔,我的心情跌到了谷底。但是,评委们却对我的风筝的创意和工艺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我不要气馁。这次失败的经历让我明白,放风筝不仅仅是一项竞技活动,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化的热爱。从那以后,我更加用心地制作风筝,将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其中,让风筝成为我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风筝,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件,它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生活的态度。它带着我童年的回忆,联结着我的亲情;它寄托着我的故乡情结和乡愁,让我在异乡也能感受到温暖;它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我在欣赏和制作风筝的过程中,不断感悟生活的美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的风筝情结将永远伴随着我,就像那在天空中飘飞的风筝,永远都不会停止飞翔。

  (作者:山西省作家协会 张志善)返回潍坊大众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