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孙永莲 通讯员 崔成玲 潍坊报道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提出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全国各地都在加足马力,通过各种创新形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潍坊向来爱才敬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产才融合,强化人才引育创新,不断吸引各方人才汇聚于此,推动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坐落于潍坊北部的经济开发区,是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秉承“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发展理念,立足区域产业发展特色,加快建设人才专班服务矩阵,打造“专班+企业+市场”产业链人才服务模式,努力实现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耦合,以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以产聚才,构建招才引智“强磁场”
“我从深圳来到潍坊,从体量几十亿的企业来到体量几个亿的企业,薪资也远不如之前,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想是因为相信的力量。”说这句话的,是山东街景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级工程师刘长海。
相信二字,重如千斤。
刘长海曾多年在深圳一家大型金融企业担任要职,薪资高前途好,却能放弃一切、抛家舍业来到潍坊,来到街景科技,势要干出一番事业来。除了被企业“三顾茅庐”的真诚所感动,最核心的还是对于企业团队的认可和对行业前景的信心,以及潍坊良好的人才发展软环境所吸引。
“这是一家具有超前模式和庞大野心的企业,致力于利用工业互联网概念打造全球唯一的城市家居互联网平台,企业不仅有梦想,更有实力和能力,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刘长海告诉记者。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座城市、一个企业要想吸引高层次人才,就必须拥有能支撑起高层次人才梦想的实力,栽好具有吸引力的“梧桐树”。
最好的吸引力,就是拥有让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和实力。
拿街景科技来说,2016年落户潍坊经济开发区,借助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迅速崛起,从最开始的3人,500平米工厂成长到现在员工600余人,拥有6万平米数字化工厂,目前已完成商业、文旅、市政等千余个项目的一站式交付,成为国内外众多顶级商业和文旅运营商战略合作伙伴,并以潍坊企业为全球创新中心,面向全球进行资源配置。这样一家志在全球、雄心壮志的企业,很难不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注意。
因此,街景科技的高层管理者中70%来自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层管理者中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人才比例也占到了40%,研发团队占公司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这样的企业人员占比在潍坊并不多。但正是因为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高精尖人才,源源不断带来新的理念、技术、产品,融会贯通成一套新的企业文化和运作模式,才使得街景科技的市场站位更高、运作模式更新、产品性能更强。
街景科技是潍坊经济开发区构筑创新创业高端平台打造人才集聚的一个缩影。为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创新项目聚集,潍坊经济开发区加快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出台意见重点培育发展壮大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城市家具、数字经济等产业集群。同时以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等高端园区为依托,聚焦清洁能源、数字未来、智能制造、生命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引入产业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聚集,形成产业聚合良性发展的生态圈,整体提升产业综合实力。
以才兴产,塑造产业新优势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简单来说,人才聚则产业聚,人才兴则产业兴。
近年来,潍坊经济开发区产业链人才服务专班以服务搭建人才链和产业链融合的桥梁,加强资源整合,尊重市场发展规律,以人才链支撑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促进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还是以街景科技为例,在技术创新方面,街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节点。一个是专属定制的大规模生产,一个是工业互联网的全域制造。
面对单一客户,街景科技的专属定制是一项优势,然而在投放市场过程中,如何实现大规模生产就成为了困扰公司发展的难题。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公司董事长李文君在汉诺威工业展上发现了解决方案——工业4.0,即通过智能化制造解决个性化定制大规模生产问题。
办法有了,谁来执行呢?当然是人才。
当年下半年,街景科技便建立起一支高质量人才团队,全力投入智能制造的软件开发工作。很快,专属定制的大规模生产难题迎刃而解,公司迎来快速发展期。
企业家定位企业的高度,人才决定企业前进的速度。街景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另一难题——如何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全域制造,也是在人才的带动下解决的。
2018年,在对西门子工业互联网概念和逻辑进行深入考察学习的基础上,街景科技发现通过智能制造和产品的模块化研发,可以完全实现这个领域的全球化工业互联网制造。于是,公司又大力招揽了一批相关人才,迅速规划设计出了自己的摩埃岛城市家居工业互联网系统。
由此可见,优质人才可以为企业带来创新、创意和竞争力,人才优势就是企业优势。
为了能更深入地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优势,潍坊经济开发区为企业与高校牵线搭桥,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促成技术协同攻关,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充分发挥校企自身资源优势,以人才助力,打破制约产业链发展的技术瓶颈。
在产业链人才服务专班的帮助下,山东中创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邓兴旺院士团队合作落地农业噬菌体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张永雨团队合作的创业项目荣获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优胜奖,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瓶颈,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产才融合,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融合发展是城市未来必备的要素。产业与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两大助推力,只有深度融合,才能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的良性循环。
同时,“产才融合”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协同发力,通过政策引导、平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式,推动人才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为此,潍坊经济开发区在推动“产才融合”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深入实施校地合作“双百行动”。先后选派2名正式干部赴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担任科技人才专员,聘请中国科学院、哈工大(威海)、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3名专家教授担任中创生物、街景科技、光大机械等重点企业科技人才副总。向高校和企业双向推介潍坊经济开发区企业急需技术人才目录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助力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28名,解决技术难题15个,推动中创生物农业噬菌体项目落地转化。
——大力实施校企人才共育行动。利用潍坊市丰富的职业技校资源搭建校企共育人才桥梁,先后组织睿思精密、埃锐制动等8家重点企业与山东华海技工学校洽谈对接会,并签订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组织康华生物与潍坊医学院、潍坊理工学院、齐鲁医药学院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推动产学研创新,为企业培育更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强化产学研合作落地见效。促成惟远新材料与中国矿业大学、中创生物与中国海洋大学等校企合作项目17个,其中5个项目成功获批2023年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立项支持,获得省市级资金275万元。山东康华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大学获批联合共建“山东省检验医学创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山东大学、上海市胸科医院等高校院所联合申报的“恶性肿瘤分子诊断关键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同时,潍坊经济开发区通过开展在外优秀人才家乡行活动、建立省外劳务服务协作基地、组织线上线下系列招聘活动、开拓市场化引才渠道等途径,构建人才招引矩阵,赋能企业“破浪前行”。制定实施《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服务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着力解决人才医疗健康、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为来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一站式、便捷化服务,进一步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软环境。
一座城市如何能留住人才?归根结底就是能支撑起人才的梦想,能发挥出人才的价值,能创造出足够有影响力的成就。这是城市的魅力,这种魅力来源于敢打硬仗的闯劲、实干苦干的拼劲、创造价值的真本事和真金白银的诚意。潍坊就是一座这样的城市。
期待有更多优质人才来到潍坊,在潍坊找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这座城市一起携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