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潍坊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年1月15日在潍坊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潍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全力以赴打好拼经济组合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常态化、高频次开展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推动各类政策统筹发力,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06亿元,同比增长5.1%。一是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培育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潍坊市成为全国唯一的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市。新增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省级“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3个。潍柴动力专利项目荣获中国专利金奖,天瑞重工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复合型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全国首个高铁快运物流基地落户。二是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谋划确定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517个,全年完成投资2575亿元。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9%,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4.6%。三是在“双招双引”上取得新突破。统筹推进重点产业链招商,全市新签约项目1126个,新落地开工项目583个,到位资金1524亿元。新引进青年人才超过8万人,新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50人、泰山系列人才49人。四是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上取得新突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36.1亿元。新型消费加快挖掘,新增省级电商产业带6个,获评全省电子商务发展先进市。开展“潍坊美食meet青岛国际啤酒节”宣传营销,启动“不一Young的潍坊”春夏旅游季,创新举办潍坊国际风筝嘉年华,“引客入潍”市场营销火爆出圈。五是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外贸企业达6206家,全年进出口完成3403.1亿元。外资结构持续优化,5个项目入选全国重点外资项目。全市实际使用外资88764万美元。组建“走出去联盟”,建成海外仓74个、服务企业超过1000家,覆盖40多个国家。六是在发展数字经济上取得新突破。1800余家企业全面启动转改工作,“万企智配平台”入驻企业3500余家,5家企业平台入围中国“工业互联网500强”。“城市大脑”接入各级各类业务系统283个。建成潍坊“三农”智慧大脑,在全省率先建设道路客运“电子围栏”,在全国率先推行社区“一键约车”服务。七是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新突破。线上线下同步推进“遍访企业”。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政策,为经营主体减少税费127.4亿元。1508个事项实现全链条“零见面”审批;11037个事项、14个社会化场景实现证照证明“免提交”;实施“信用报告代替企业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调整发布“首次不罚”“首次轻罚”事项430项,拓展部门联合抽查领域133个、事项220个。
——千方百计塑强社会发展品质,推动民生福祉加快提升。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451元,同比增长5.3%。一是城市发展能级加快提升。高标准开展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行动规划编制,谋划实施海绵城市示范项目168个。东风桥重建通车。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青州博物馆新馆开馆运行,潍坊市被授予“2024东亚文化之都”。“青潍空铁快线”开通;小清河复航工程通航。二是乡村振兴质效加快提升。5个集群入选省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第1位;26家企业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103家合作社入选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建成市级以上和美乡村示范村1660个。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性资产分别增长32%和31%,推广先进实用技术88项、优良品种39个。三是人民生活品质加快提升。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8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新开工棚户区改造6267套。建成中小学55所、公办幼儿园120所,18.18万名一年级新生顺利入学。入选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地区。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150.9万人,开展志愿服务项目2.7万个。四是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提升。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空气优良天数排名全省第5位;国控以上河流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85.7%;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成绩全省第1位;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成绩全国第4位。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063万千瓦,全省率先突破千万千瓦。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项目31个,完成造林绿化4.7万亩。五是安全稳定水平加快提升。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稳妥有序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全力优化国企债务结构,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2.6%、3.5%;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数同比下降14.15%。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抓好经济运行,防范化解风险,增强发展活力,稳扎稳打、踏踏实实,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奋力争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排头兵。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左右,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是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紧盯元宇宙、工业母机、磁技术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快推进新项目、新载体培育,争取获批建设国家磁悬浮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谋划实施市级技改项目600个、完成技改投资48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数转智改”攻坚行动。系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7+7+4”新体系建设。
二是聚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提升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能级,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突破3600家。筹建潍坊科技大市场,支持1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引进高端人才1000人以上、高校毕业生8万人。
三是狠抓项目投资建设,积蓄稳健增长更强后劲。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527个。全年竣工投产项目350个、新增产值600亿元以上。创新优化管理服务,创新实施重点项目服务直通车,深入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持续加力突破“双招双引”,引进投资过百亿元项目2个、过50亿元项目5个。
四是促进消费提档扩容,激活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组织系列促消费活动,举办“潍坊好品采购节”。策划开展一批房产交易展销会。深挖预制菜消费潜力。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应用电商平台建设,鼓励发展电商和直播带货新业态。开展“放心消费在潍坊”创建活动,构建多元化消费纠纷解决机制。
五是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绿色低碳潍坊样板。科学落实碳达峰工作方案。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200万千瓦以上。全面提速充电桩建设,加快向乡镇有序延伸。扎实推进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年度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0平方公里。
六是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农业产业迭代升级,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智慧牧场”的主体矩阵。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30万亩、总产88亿斤以上,蔬菜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产量1300万吨。高标准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园40家,培育生态智慧牧场60家。完善农村物流骨干网络和配送体系,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七是着力增强城市发展能级,塑强区域协调发展新优势。扎实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复合型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谋划实施城市更新“十大项目”。加快推进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积极融入重大区域战略,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八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引导民营企业深化改革。组织1000家以上企业参加100个以上境内外知名展会,外贸市场主体达到6500家,新设立外资企业100家以上。深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持续做好“遍访企业”。
九是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4万人。推进覆盖城乡的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试点,基层中医药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健全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创建,加快推动文化“两创”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十是严防严控风险隐患,提升安全稳定水平。密切关注、妥善做好政府性债务、城投债务、房地产、非法集资等风险化解工作。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努力争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深入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