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昌邑市免费课后延时服务提质又升级

2021-09-03 11:04:29 来源: 今日新昌邑 作者: 王世敏

  伴随着下午放学的铃声,我市各个中小学报名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们便会兴致勃勃地赶往各自的活动地点,参加足球、篮球、书法等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放松心情,强身健体,发展素质。

  这是我市为解决学生放学早、家长下班晚这一现实问题,开展的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课后服务。自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我市就“以服务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学生多元成长需求,积极实施“弹性入学”“延时服务”等措施,将延时服务与特色课程、社团活动、主题教育等充分结合,解决广大家长的烦心事。

  潍水学校课后延时服务腰鼓表演社团和足球社团然而,对于部分家长来说,距离下班时间仍有一段差距,最后的“空白期”如何解决?

  今年秋季开学,我市针对这一“民生大事”再升级,极创新思维、整合资源、综合施策,推动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全面提质升级,明确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得早于

  18:15时。现已实现7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惠及4.5万名中小学生,实现了“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行一校一方案在延时中感受关爱

  “偶尔有加班或是遇上堵车,接上孩子的时候,学校的课后服务都结束了。”育秀学校学生家长刘女士工作地点在石埠经济发展区,家里是双职工,接送压力比较大,学校的课后服务缓解了接送压力,但总有一两次赶不上学校统一组织的放学时间。

  “学校全面考虑家长接送需求,在统一延时到18:15分之后,继续延长托管服务时间,如果还有学生接不走,学校将根据学生人数,进行年级合班,直至每一个学生都被家长安全接走。”该校校长宋雪梅介绍。“弹性离校更符合家长接送情况,满足了家长的实际需求。”刘女士说。

文山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武术操活动

  除此之外,午餐时间短,家里没人做饭,也是备受家长关切的问题。

  9月2日上午11时许,记者走进昌邑树屏学校,一辆装有1100余份学生午餐的供餐服务车正停在教学楼前。来自供餐企业的师傅们,三三两两抬着保温箱走进教学楼,分发到各教室门外。同时,学校值班老师正在抓紧对饭菜进行抽测,对餐食的口味、菜量等进行记录与反馈。“学校开展学生配餐服务,层层监测严把质量关,菜谱多套营养又丰富,学生就餐后可在教室折叠垫午休,教师全程参与守护和服务,确保了学生吃得好、休息好、学习好,获得了家长的一致支持”。该校校长张军元表示。

  去年以来,我市将全面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列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校内延时服务工作的通知》和《昌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费管理使用办法》,全面明确课后服务的内容、时限、方式、考核,“一校一方案”开展课后服务。自2020年秋季以来,在“弹性入学”“课后服务”的基础上,重点在“就餐供应”“午间休息”“初中延时”三个方面开展创新服务升级,获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和家长的高度认同。

潍水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书法社团和机器人社团

  开展多元化课程在延时中提升素养

  “注意时刻保持微笑,感情酝酿要充分,语速要适中……”这是昌邑广播电台FM103.3《四点半之声》的方园老师在奎聚小学指导课后延时服务学生演讲课程,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主播”范,还有机会到电台演讲诵读,极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成长动力。

  “课后延时服务不仅仅是解决家长接孩子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提升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及人文、艺术、科学素养等,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育秀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美术中国画社团

  为此,我市坚持“五育并举 多元融合”理念,着眼于学生个体成长差异和兴趣特长发展,充分挖掘昌邑地域特色文化,整合“互联网+”课程资源,在开发校本优质资源的同时,建设打造了“延时服务公共资源平台”,引导70余所学校和60余个社会资源登台,形成“学校+学校”“学校+基地”“学校+组织”的发展模式,探索建设益智拓展、德育、艺术等多元课程体系。去年以来,昌邑市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工作人员走进全市中小学开展了6期“红色党史国史”课堂巡讲、昌邑义工联组织16个团队对接学校开展志愿服务课程。

  除此之外,我市还保障学生课后“五育并举1+1”学习,一个课时指导完成当天作业,另一个课时开展各类活动。各学校结合实际,推出特色化、菜单式服务项目。目前,全市71所学校实现了“一校一模型”,涌现出一批创意佳、落得实、效果好的中小学,在全市基本形成了课后服务教师参与、家长支持、学生获益的良好氛围。

  “不光解决了我们家长的烦心事,而且也让女儿在学校过得很开心。”学生家长李女士欣慰地说,“每天放学回家,女儿都会手舞足蹈地跟我讲下课后学到的内容,轻松愉快的表情、自信的表达,让我了解到,女儿在学校里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开心。”

奎聚街道南隅小学风筝社团

  健全服务体系在延时中享受保障

  学校在职教师是课后服务活动在具体实施中的主要力量。为了激发学校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提升延时服务育人质量,我市积极健全“四项机制”,逐步构建课后服务体系,增强延时服务保障能力,努力将课后服务打造成家校共育的新平台。

  健全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根据公办义务教育阶段班级数量,按照每班每个工作日20元、全年200个工作日标准足额纳入财政预算,专款用于补助课后延时服务参与人员,按时全部足额发放到位。加强延时服务经费管理使用,严格执行公开公示制度,严禁将延时服务支持经费用于与延时服务无关的支出,严禁学校以延时服务名义向学生家长收费。

  健全规范管理机制。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划定服务红线,明确安全底线,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信息通报、家校联系等制度,做到场地设施有保障、规范管理有制度、领导教师全到位,切实履行好对学生的服务育人责任。

龙池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剪纸社团活动

  健全展示互鉴机制。为全面提高延时服务质量,开展全市及校际延时服务交流展示活动12场次,校际名师名优课程推送58人次,促进学校延时服务成果共享,创新项目共研共建,共同促进各学校延时服务能力水平提高。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成效纳入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坚持专项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注重听取学生及家长的反馈意见,确保惠民服务常态化开展、规范化运转。今年上半年,累计发放调研问卷30000余份,电话随访5000余人,群众满意度达99.78%。

  现如今,我市聚焦社会关注、家长关心的“四点半”难题,课后延时服务经过多年的探索,保障更加有力、管理更加规范、覆盖更加全面、服务更加温馨、育人更加精准,真正将家长的“烦心事”办成了“暖心事”。

推荐阅读
  • 潍坊仲裁在业界率先推出合同公益审查服务

    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充分发挥仲裁职能优势、展现仲裁服务担当,让广大群众和市场主体享受到仲裁服务的红利,近日,潍坊仲裁委员会启动合同公益审查服务。记者了解到,该服务为全国业界首创。[详细]

    09-01 09-48
  • 潍坊牛人 | 全国知名“指纹破译专家”孙培亮

    案发现场一枚小小的指纹,也许就是破解案件的密钥,它能引领警方拨开重重迷雾,不断走进事实、走近真相。潍坊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员孙培亮,18年来立足本职,勇于探索,潜心研究指纹技术,屡破大案要案,逐步成长为全国知名的“指纹破译专家”。[详细]

    08-23 09-18
  • 高铁大巴自驾 去胶东机场全攻略

    8月12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启用,从潍坊去胶东国际机场怎样出行最便捷?10日,记者了解到,潍坊北站8趟列车经停青岛机场站,用时约28分钟。潍坊至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大巴班线由原来的每天12班增加到每天14班,每班运行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左右缩减至90分钟。如果市民自驾前往,[详细]

    08-11 10-53
  • 从严从实 潍坊市加强疫情防控

    8月1日,记者从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我市下发《关于从严从实抓好近期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在强化重点地区人员健康管理,强化机场、港口、火车站、汽车站等外来人员密集场所防控[详细]

    08-02 09-48
  • 潍坊15个县市区发布公告停止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潍坊市迅速跟进,全面落实,15个县市区先后发布公告停止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加快推进“双减”进程。[详细]

    08-02 09-37
  • 潍坊城区今年再添十座过街天桥 潍城区3座已经动工

    行人过街天桥是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保护行人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市城区已经建成的12座过街天桥,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市民盼着我市能继续加大过街天桥的建设力度,有效实行人车分流,保护行人安全。7月18日,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心城区已经确定今年要建10座过街天桥,其[详细]

    07-19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