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80后"菜农李万庆回乡建起高标准大棚

2019-02-20 10:47:00 来源:  作者: 邓永杰

  在寿光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菜二代”,其父母都是普通菜农。如今,他们开始返乡种棚,靠着勤奋好学和敢闯敢干的劲头,在农村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30岁的李万庆是村里最早回乡种植大棚蔬菜的年轻人,白手起家,经过6年的打拼,建起了两个高标准大棚。2月19日,记者来到李万庆身边,听他讲述回乡建棚种菜的酸甜苦辣。

  春节期间

  感受丰收的喜悦

  2月19日,我市各地普降瑞雪。一大早,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的“80后”菜农李万庆来到自家大棚前,将棚顶的积雪清理完毕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相比其他蔬菜大棚,李万庆家的大棚显得有些阔气,长度接近400米,里面非常宽敞。远远望去绿油油的一片,菜椒植株长得非常茂盛。

  李万庆今年30岁,回家乡种植大棚蔬菜已经6年了,如今在蔬菜种植上开辟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已经步入正轨,尤其是种植的菜椒,让他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从节气上看,现在本是农闲的时候,而我们正处于最为忙碌的采摘季。”李万庆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的两个大棚都种植了菜椒,头茬菜椒已经成熟。“每年春节期间,蔬菜价格普遍偏高。从这两天的菜椒行情上看,批发价是5元一斤。一周下来,我们能采摘四五千斤,收入2万多元。”李万庆说。

  与其他蔬菜不同的是,菜椒是一年种一季,可以采摘四五茬。虽然春节不能休息,但看着丰收的场景,李万庆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春节前后菜价好,这个时候我们会更加忙碌。”李万庆说。

  放弃城里工作

  成最早“菜二代”

  和寿光多数农村一样,东斟灌村也是一个蔬菜村,多数村民都靠种植蔬菜为生。2010年前后,种菜户的老龄化逐渐明显,当时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在城里打工赚工资,也不愿意回乡种菜。李万庆毕业后一直在青州和寿光从事汽修工作,想在城里闯荡一番,干一份自己的事业。

  刚参加工作时,李万庆一个月的工资是七八百元,2010年后涨到了2000元,没过两年,又涨到了5000元。“当时自己的工作没多大压力,收入也可以,自己一个人够花的。可是结婚之后,各种开销多了起来,一年下来攒不了多少钱。”李万庆说,当时他的收入还不如父亲在家种大棚赚得多。

  同时,村里的一次变化让李万庆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以前村里都住着平房,后来大家靠种植大棚蔬菜,腰包鼓了起来,纷纷住进了新盖的楼房。”李万庆说,2012年他的孩子出生,为了照顾家庭,他放弃了在城里的工作,毅然回家学习种大棚蔬菜,跟着父母一起种植两个100多米长的大棚。“因为刚开始干,什么都不会,还要先跟着父母学。”就这样,李万庆成为了村里最早的“菜二代”。

  认真好学

  引进新种植技术

  刚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时,李万庆是两眼一抹黑,真正体会到了“隔行如隔山”的含义。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认真学习,不懂就向父母和有经验的菜农求教。当时村里定时组织菜农到其他地方学习技术,他都会积极报名参加。

  当时,村里的大棚多是100米长的二代棚,菜农们的种植技术也较为传统,甚至还有的靠经验种植蔬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棚蔬菜产业升级。李万庆意识到,要想找到突破点,必须学习更先进的技术。“如果我和父亲那一辈菜农一样,默守在老式大棚里,也能赚钱,但不利于长远发展。”李万庆说,只要一有参观学习机会,他都会积极参加。“每一次学习,都会让我学很多知识,开拓了眼界。在每年的菜博会上,很多国内国际的种植技术,也让我大开眼界。”李万庆说。

  李万庆利用农闲的时间学习种植技术,并且大胆地接受新鲜事物。“这几年大棚更新换代太快了,各种技术层出不穷,如果再不主动学习一些先进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就真的落后了。现在智能手机很方便,有什么不懂的上网一查就能知道,这也为我种植大棚蔬菜提供了便利。”李万庆说。

  另立门户

  贷款建高标准大棚

  在吸取老一辈菜农种植经验和学习先进技术后,李万庆可以独当一面了。2015年,他决定建设新一代大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当时年龄大的菜农家里用的都是第二代、第三代大棚,已经严重老化,里面全部都是老设备。”李万庆说,新一代大棚不仅面积大,而且配套多。

  当时李万庆手里没有多少积蓄,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到银行贷款近20万元,建了一个270米长的大棚,当年就种上了菜椒,卖出了好价钱。尝到甜头后,2016年,他又投入60多万元,建了一个长370米的大棚。

  欠了80万元的外债,李万庆心里也没有底,不过既然大棚建起来了,不管怎样,都要种好菜。幸运的是,2017年春节,菜椒卖到了8元一斤,当年一个棚的菜就卖了45万元。2018年,又卖了40多万元,两年的时间,他所有的外债终于还清了。“这几年来,虽然没有攒下钱,但攒下了两个高标准大棚,占地8亩半。”李万庆说,大棚就是咱菜农的“聚宝盆”,不愁赚不到钱。

  “以前大棚都是人工防风,费时又费力。我这两个大棚采用智能防风,通过手机软件操控。”李万庆说,他还率先引进了滴灌的节水设备,灌溉效果好还能节水,随后很多农户都纷纷效仿。

  效益可观

  返乡“菜二代”增多

  对于大棚蔬菜的效益,李万庆感到非常满意。因为现在大棚蔬菜种植成本提高,比如种苗费、农药化肥费用等,都比以前高。即使这样,减去所有的成本,他两个大棚一年也能有40万元的利润,比在城里上班赚得多。

  老一辈菜农都是自己种植、自己管理,属于传统农业。李万庆在种植大棚蔬菜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种苗种植、菜椒采摘等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都由雇工来完成。像施肥、农药配置等技术型工作以及日常管理工作,我自己来完成。”李万庆说,这种模式不仅让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有了收入,提高了种植效率,自己也能省下时间,集中精力管理蔬菜生长,还有时间学习新的种植技术。

  在李万庆的影响下,这两年东斟灌村回乡种菜的年轻人逐渐增多,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回家跟着父母一起种植大棚蔬菜。“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种菜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辛苦了。另外,种大棚菜的效益的确不错,时间也自由。”李万庆说,现在村里超过200米长的大棚有50多个,都是回乡后的年轻人种植的。

  “菜二代”的返乡建棚创业,带动了村里蔬菜产业的升级,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推荐阅读
  • 打通城区文化路取得突破性进展 道路修建即将动工

    城区文化路福寿东街至通亭街段的打通工作一直牵动着市民的心,2月18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征迁工作进入收尾阶段,为文化路的打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自1月8日文化路贯通拆迁工作启动签约,仅用了15天时间,就完成了沿线两栋楼的征迁工作。[详细]

    02-19 09-57
  • 潍坊市3月起提高残疾人补贴标准

    记者近日从市民政局获悉,潍坊对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标扩面,自3月1日起执行。具体范围为:享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一、二级残疾人,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50元。[详细]

    02-20 10-07
  • 济青高速北线改扩建项目明确通车时间表

    备受山东人关注的济青高速北线改扩建项目有了通车时间表。2月19日,记者从山东高速集团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动员会上获悉,济青改扩建项目小许家以东路段确保7月底建成通车,小许家以西路段年底建成通车。 [详细]

    02-20 10-00
  • 潍坊出现强浓雾 局部能见度不足50米

    2月20日,整个鸢都大地被大雾笼罩,潍坊市气象台05时32分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潍坊局部地区能见度不到200米。[详细]

    02-20 09-41大众网潍坊·海报新闻
  • 潍坊市气象台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潍坊市气象台2月18日19时22分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目前,我市部分地区已出现降雪,预计18日夜间到19日上午,我市仍将有降雪天气,由于气温较低,将产生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详细]

    02-19 09-57
  • 峡山火车站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近日,峡山区管委会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客运站建设框架协议签约,标志着峡山区铁路客运站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详细]

    02-18 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