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纪台,不寻常,不平凡。
年初,农村综合治理从这里开始落地试点,进而推向全市。面对遗留了几十年、盘根错节的各类复杂问题,纪台镇坚持让群众唱主角,坚持一碗水端平,坚持全盘清理,最终实现全镇所有问题全部处理到位。老疙瘩解开了,村风民风更顺了,干群关系更密切了,干部作风更过硬了。通过农村综合治理,纪台镇整体向上迈了一个台阶。
紧接着,三场台风侵袭,纪台镇受灾时间最长、大棚受灾最重,抗灾救灾任务异常艰巨。干部的冲锋和坚守、组织的支援与互助、群众的团结与自救,让纪台从几十年不遇的灾难中扛了过来。参与其中的人们,深刻感受到一股力量在传承,这股力量从农村综合治理当中生成,充盈在纪台全镇上下,让组织的攻坚能力更强了,让干部的抗压能力更强了,让群众的凝聚力更强了。这股力量连接起了农村综合治理和抗洪抢险救灾这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事情,而且在两次“大考”的历练中越发强大,保卫着这方水土和百姓。
从“秋后算账”到“灾难面前我来扛”
有人说,农村综合治理是一场“秋后算账”的行动,因为在农村综合治理中,许多村都翻出了几十年悬而不解的老问题、老账目、老矛盾,借着农村综合治理,把这些老疙瘩一个一个全摆到了桌面上、摆到了公堂上,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纪台镇党委政府却深入吃透农村综合治理的主旨精神,一个一个把这些老疙瘩全部解开了。比如,张庙村耿某借一棵楸树侵占宅基地长达 30年之久,要价 30万元,态度恶劣,影响极坏,多户攀比,党委决定必须移除,绝不松口。在多次做其工作无效后,该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先评估、后移除的方案,由村委组织进行彻底清除,以此为突破口,全村22处侵占宅基地问题得到全部解决。再比如,东刘村开展尾欠清理工作3天没有动静,党委要求先从党员干部及其家属身上开始,村支部书记要求其妻弟带头将 4 万元尾欠交清后,不到 2 天时间全村收缴尾欠100多万元。
通过这次“秋后算账”,党委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更加刚正挺立。“通过综合治理,实现了党组织阵地核心作用的回归,让群众看到一个有决心、有能力、敢担当、敢碰硬的党组织。”纪台镇主要负责人介绍。
恰恰是这样的一个党组织,在面对几十年不遇的灾难时,以同样的决心和气魄站在了最前面,站在了洪水和群众中间,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成为这支钢铁队伍的基本素质。回头再看洪水到来的那一晚,雨量不断加大,水位持续升高,有些地方出现决口,水流冲向大棚、冲向村庄。险情就是命令!下午六点,纪台党委全体机关干部、公安武警官兵、镇村干部全部召集到位,一齐站上堤坝,填沙袋、堵口子,肩扛手提筑堤坝,此刻,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抢险救灾的勇气战胜了对危险的恐惧,组织把阵地安放在这里,打响了抗灾救灾的战役,到半夜 2 点,经过 8 个多小时的连续作战,丹河河段两侧堤坝全部完成加固,险情解除。台风过后,纪台镇面对严重内涝,与时间赛跑,全力进行排水,镇党委在每个村都安排一名包村干部,除几名值班人员外,其余全体人员把办公室搬到村里去、搬到大棚边上去、搬到有积水的地方去,以周密的安排和灵活的调度,发挥了最大力量,帮助群众渡过了难关。
从农村综合治理开始刮起的“担当实干纪台风”,一直盛而不衰,一种作风形成一股力量,一种形象就是一面旗帜,党组织在困难面前的担当作为,在这两次“大考”中一脉相承,解得开群众矛盾,扛得住灾难冲击。
万变的难题归结到干部身上就是一个“干”字
农村综合治理,是动奶酪、是得罪人,难度可想而知;同时也是揭“伤疤”、去病臂,更有割肉阵痛。但是,综合治理是新时代下对广大农村的治病疗伤,强身健体,不治不行。谁来推进?唯有靠实干的镇村干部。
在纪台开展农村综合治理期间,曾经有一本综治日记引起了共鸣和轰动,副镇长李兰娟的笔记上,每一页都写满了紧张和快节奏。同时间赛跑,和困难斗智,与硬茬较量,这是镇村干部们在农村综合治理期间的日常。纪台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介绍,综治期间,所有的工作组同志几乎是泡在了村里,一天工作接近12个小时,其中至少10个小时是在村里的,综合治理能够顺利推进就是干部们用脚跑出来的。
困难面前,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急难险重怎么办?干部向前站,冲在最前沿。不怕难,不怕险,敢碰硬,敢冲锋,这样的作风是从农村综合治理中历练出来的,它已经是纪台镇村干部的基本标准,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实质,面对几十年不遇的水灾,纪台镇靠着全体镇村干部不屈、不服的精神,打赢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灾难面前,所有人都是弱者;抗击灾难,有些人却成为强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他们坚挺的脊梁才是最牢固的堤坝。
台风过后一个月,纪台镇党委办公室的李永明从手机上翻看近一个月的运动健康记录,从8月13日开始,通讯录里的同事们天天占据了封面,平均每人每天行走步数近三万步,粗算下来,每天都要走个半程马拉松。308国道南侧的排水渠贯通后,周边数百个大棚内抽出的水迅速汇入到这条排水渠内,东埠片区总支书记杨春波黝黑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坚守了半个月,也煎熬了半个月,穿着雨靴在水里走了半个月,双脚早已磨破。排水渠打通了,周边群众也看到了希望,54 岁的杨春波终于松了口气,他脱下了半月没换的雨靴,换上了凉鞋,感觉无比轻松。陈家片总支书记侯青山一件衣服穿一周,湿了干,干了湿,衣服都臭了。抗灾救灾半个月,他在家时间不超过12个小时,纪台高速桥底下水太深无法通行,妻子把衣服送到桥下,他接了换洗衣服回到现场接着干。
一天两三百个电话;为了堵口子两天两夜不合眼;包靠邻村积极组织排水,却数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凌晨回家成为常态;累坏了,20 分钟就能睡一觉,爬起来接着干……这就是纪台镇村干部抗灾救灾的状态。不论是农村综合治理还是抗击洪灾,体现在干部身上都是一样的,说到底就是一个字:干!矛盾和困难面前,敢干!长期作战煎熬,肯干!面对群众的不解和无助,会干!树形象当先锋不是喊口号,讲责任重担当也不是纸面文字,天塌下来顶住的不一定是个子高的,却一定是意志坚的,身先士卒迎难而上是纪台每个镇村干部的基本素质。
综治的力量在抢险救灾中完美释放
农村综合治理和抗击洪灾,工作范围都在农村,两次攻坚的共同点,简单说一是要有钱,二是要靠人。而这两点,恰恰是农村综合治理中积攒,在抗击洪灾中集中释放出来的。
丹河纪台段当时的决口位于丁家尧河村,险情到来,群众没有“各扫门前雪”,而是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青壮劳力悉数站到了堤坝上,与镇村干部一起战洪水、保家园。那一夜奋战的场面让支部书记丁培文永远不能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的场景更让他满心感动。关键时刻,村“两委”一句话,一呼百应,群众立刻能跟上,这是丁培文没有想到的。而得来这些变化,必须要说到农村综合治理。农村综合治理期间,丁家尧河村改造了农电,清理了多处侵占宅基地,追缴了几十年的尾欠,几乎每一项都牵扯到群众切身利益,阻力极其大。但村“两委”认为,即使再难,只要事实清楚,就一定要办。群众都在睁大眼睛看着,不能做半拉子事。在镇党委包靠推进下,丁家尧河村严格按照程序,摸清底子,找出账目,摆出证据,数次召开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每一笔账目、每一个事项。群众挑不出毛病,自然心顺口服,通过综合治理,既把村里遗留多年的问题解决了,更理顺了民心民意,匡正了民风村风,干群关系从原来的“指着鼻子骂”到一呼百应。同时,丁家尧河这个原先零集体收入的纯农业村,在农村综合治理当中收缴尾欠26万多元,这笔钱在抗灾救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6台水泵,数千米水带,还有其他一些设备,包括雇佣机械和人力等,花费近20万元,没有前期收缴的尾欠,我们村受灾会更严重。”丁培文介绍。
农村综合治理和抗洪救灾,最直接的参与者是村一级组织。去年底,纪台镇72个村选出了新的“领头羊”,农村综合治理是这些“当家人”的第一场硬仗,翻旧账、解民怨,新班子开拳就打,既漂亮地完成了履职首秀,又通过实战,提升了治村技能。凤凰庄子村以刘桄忠为首的新班子,用了3天时间,全村历史尾欠全部清理,两周时间,其他宅基地、社会抚养费等矛盾问题全部解决。寨子村历时15天时间,把村里15年以来的矛盾问题全部解决,寨子村党支部书记潘福兴直言,27年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底气过!正是靠着农村综合治理的历练,村一级组织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更强了,凝聚力和团结力更强了,才有了抗灾救灾中一道道坚固的红色堤坝,一幅幅感人画面。
纪国故里,一方百姓让人感动,一支队伍让人敬佩,一种精神让人振奋!连续两次“大考”,综治的力量在抗灾救灾中得到完美释放,党员干部的精神在大灾面前更加耀眼,并将一直烙在身上,照亮这方水土和百姓。寿光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景坤 通讯员 李永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