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9年起,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我国的老人节,“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代表了美好的愿望和祝福。今年是第29个老人节,我市老年人幸福指数如何?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市相关部门和部分老人。
老有所养 生活安康
记者从市民政部门和人社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让老年人尤其是特困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认真落实上级政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经连续上调14年,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近三年来,全市敬老院建设总投资1203万元,目前,全市养老院达到15所(其中民营两所),在院生活的老人800余人。为进一步健全我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切实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今年1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起城乡统筹、政策衔接、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标准科学合理、资金渠道通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切实维护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实现了老有所养。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价格指数的影响,我市逐步提高特困供养对象的供养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包括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两部分。从2017年12月1日起,全市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基本生活标准由原先的每人每年6100元提高到6200元,分散供养标准保持每年4500元;照料护理标准分三个档次,按照不能自理每人每月360元、半自理每人每月250元、自理每人每月150元执行。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领取养老金的人员达到20.5万人,今年前三季度共计发放退休金及居民基本养老金12.38亿元。从今年1月1日起,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18元,我市共有16.4万名居民受益。这是我市自2011年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来,第6次上调基础养老金标准。另外,我市还完善了百岁老人的核实工作及长寿补贴金的发放办法,今年一、二季度已为90-99岁老人发放高龄生活津贴190.2万元(每人每月100元),为百岁老人发放长寿金22.1万元(每人每月600元)。
同时,我市把“银龄安康”工程作为健全老年人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来推动,构建起政府推动、社会支持、老人受益的良好机制。自2009年实施以来,我市累计理赔6211件次,赔付金额1478.8万元,有效解决了老年人意外伤害的补偿问题。自2017年在原有理赔项目标准的基础上,实行零起付线进行理赔报销;2018年,又根据参保金额逐渐提高医疗给付比例:参保30-50元,意外伤害医疗费用按80%比例赔付;参保60-80元,意外伤害医疗费用按90%比例赔付;参保90-100元,意外伤害医疗费用按100%比例赔付,赔付金额进一步提高。今年,政府赠送老人银龄安康保险,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潍坊市政府每人赠送10元,高密市政府每人赠送30元;五保、低保人员,高密市政府每人赠送10元;凡购买银龄安康保险30元以上的70-79周岁老年人,市政府每人另外赠送10元。
老有所为 发挥余热
在我市,老年人退而不休、主动发挥余热已成为一种风尚。其中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和五老志愿者协会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支队伍。
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由我市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自愿组成,设有农业、工业、建筑工程、教育、卫生等17个专业委员会,5个镇村老年科协组织,会员已发展到490人。协会成立10年来,先后撰写各类调研报告和建言献策文章150多篇,其中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15篇,在国家、省、市刊物登载50多篇。其中“在胶河修建孟家沟水库的建议”、“防治胶河污染”、“开展医养结合”、“保护本地优良乡土树种”等建议,成为市政府决策重要参考依据并已付诸实施。协会组织老党员、老专家深入农村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咨询服务120多次,举办各类科普讲座200余场,受益群众1万多人次。2014年5月以来,市老科协开展了一项保护我市濒危珍贵药材资源的开创性工作——“密柴胡”的挖掘与保护,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市关工委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建立了“五老”志愿者组织,将那些威望高、能力强、身体好、热心关心下一代事业的老同志,推荐选拨到“五老”队伍中来。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五老”志愿者人数达4000多名,初步构建起了人员涉及全市各行各业、足迹遍布城乡社区的“五老”志愿者队伍网络。
根据专业特长、志趣爱好,“五老”志愿者组织成立了才艺辅导、科普咨询、健身娱乐、扶贫助学、政策宣讲、法治宣传等各类专业服务队。先后总结形成了“网吧啄木鸟”、智慧大叔、知心爷爷(奶奶)、雷锋妈妈连等多个特色品牌,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反响。全市涌现出了被36处中小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用剪纸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党爱国教育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郭文政;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坚持每逢重大节日组织孩子们在农家院里升国旗的井沟镇呼家庄社区老教师嵇旭春;不顾年老体弱,巡回中小学校做党史国史教育报告的原党史办主任鞠维积等一大批执着贡献、事迹突出的“五老”志愿者典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老有所学 陶冶情操
“年轻时正赶上下乡,没捞着考大学,老年大学圆了我几十年的梦想。”今年60岁的单瑞芳是我市文化系统一名退休职工,退休后,她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合唱、书法、二胡班的学习,生活幸福而充实。在我市,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的学员,如饥似渴地利用退休后的时间在老年大学学习、充电,通过学习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晚年生活。
近年来,我市把老年教育作为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2018年春季学期,市老年大学共开设48个教学班,聘任专兼职教师28名,招生人数达1962人次,比上学期新增402人次,老干部、老年人社团发展到67个,影响带动群众20万人以上。为解决老年大学场所紧张的问题,我市计划在城区东部新建一处老年大学东校区。
积极推进老年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社团、进企业、进学校的“五进”工程,增设了姜庄镇、阚家镇、朝阳街道罗家庄社区、密水街道康成颐养园、妇女健身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和学利模特学校分校8处,目前全市已有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48处。以建设高密市“文体人才高地”为目标,不断加大专兼职教师外聘力度。在留聘中国书协会员、潍坊市书协理事齐斌,钢琴专业硕士研究生张育铭等名师的基础上;先后聘请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商咏梅,全国模特大赛冠军董学利,乌克兰国立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硕士研究生陶莎等高水平教师来校任教。并经多方推荐考察,建立起102人的教师后备人才库,为老年大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教师人才储备。
在校内成立老年大学合唱团、老年大学摄影家协会等12个社团组织,同时在妇女健身协会、书法家协会成立分校或开设专业班级,向全市67个老年社团组织输送骨干人才257名,覆盖全市70%的中老年人,初步形成了大学培训社团骨干、社团接收大学学员的全市中老年艺体人才流动良性循环,极大地拓展了老年教育成果覆盖面。
以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为契机,开展老少同乐晚会、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参与正月十五全市街头文艺演出、全国老年模特大赛、山东省“齐鲁夕阳红、五彩中国梦”大型文艺汇演海选、潍坊市首届离退休干部艺术节、潍坊市首届老年人合唱大赛等文体活动或赛事100多场,参加学员3500余人次,有20多个项目、600多人获奖。
自潍坊市银龄家庭传媒大学开播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采取下发文件、编印发放明白纸、定期召开大学报名招生动员会议、在市民之家设立专门宣传报名服务窗口、办理“银龄安康”赠送学员卡等多项举措推动了报名工作有序开展。同时,通过建立骨干学员微信群、学员回访反馈、学员“一帮一”、“一帮多”、完善学员奖励机制等多项举措,有效提高老年学员的学习质量水平。截至目前,银龄家庭传媒大学学员数量位列潍坊市第一。
老有所乐 夕阳“醉”红
广场舞、交谊舞、健身操、太极拳、乐器演奏……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形式多样、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为我市老年人营造了“老有所乐”的健康晚年生活氛围。
目前,全市15个镇(街、区)960个行政村(居)都成立了老年体协组织,经常参加活动的老年人超过5万人。今年在四年一届的潍坊市老年运动会上,我市共派出18支代表队170余人参加,获得17个团体优胜奖,1个优秀奖。去年市老年体协先后组织举办了“喜迎十八大 感恩母亲节”全市中老年文体展演、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暨庆祝母亲节文体展演、全市中老年象棋比赛、高密市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健身气功比赛、庆七一大型文体展演、庆国庆老干部扑克联谊赛、全市离退休干部门球赛、全市台球比赛、“喜庆十九大 欢度重阳节”全市中老年人文体展演、庆祝老人节文体展演、高密市中老年人健身创新项目展示交流大赛等规模赛事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中老年人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增强了老年人的体质。
近年来,我市在城区已建成凤凰公园、南湖植物园、文体公园、小康河游园四处“万人健身场地”,建有27处健身小广场,打造了“500米健身圈”,城区老年人步行不超过10分钟就能到达一处健身广场就近健身娱乐。全市15个镇(街、区)都建有老年体育活动中心,90%的村(居)建有文体大院,550多个村(居)有室内外活动场地和配套设施。随着我市健身场地和器材的不断完善,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成效越来越明显,去年朝阳街道罗家庄社区等5个健身点被评为山东省老年人明星健身站点,有5人被授予山东省老年人明星带头人,10人被授予2017年度全省老年体育工作先进个人。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