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018-07-13 21:37: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一是“文化+旅游”让乡村文化资源活起来。对庵上石坊、齐长城遗址等重点文化旅游资源,先后向上争取260多万专项资金进行维修保护,目前已高质量完成。深入挖掘、保护、展示乡村历史文化,针对辉渠镇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实际,专门形成了历史文化保护展示规划方案。建设镇级博物馆,柘山镇的老子博物馆、花生博物馆都成为重要乡村旅游资源。今年向上争取近百万元推进镇级历史文化展室建设,重点打造绪泉村、崖头村、贾家王封村、汶南村等村级展室亮点。投资300余万元,在管宁墓、王修墓、印台等3处遗址建设历史文化园,促进文旅融合。

  二是“文化+产业”让乡村特产火起来。辉渠小米是安丘的特色优势农产品。该市深入挖掘辉渠小米历史渊源、种植技艺、文化底蕴,将“火山灰梯田绪泉小米”申报为潍坊市级非遗项目,打响全市农业品牌,形成富民产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同时,以景芝酒为引领,带动传统技艺、美术、医药等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乡村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市各镇街区非遗项目共有128项,今年争取潍坊市级非遗项目资金30万元,对部分重点非遗项目进行资助。组织20余项非遗项目进驻安丘市新华书店,设立专柜进行产品展销安丘木版年画、核雕、泥人、扒绣、剪纸、面塑等6个非遗作品被指定为“潍坊市政府外宣外事专用礼品”。30多位非遗传承人入驻聚匠网、中国印象商城潍坊店等文化电商平台,东路大鼓、齐鲁烙画葫芦、核雕等传承人多次参加各类文化产业博览会,个人年收入达30万元。积极协调景芝镇推进绢花产业发展,年初,景芝镇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绢花)。

  三是“文化+阵地”让文明乡风靓起来。该市注重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广大群众时时处处享受文化惠民的阳光雨露。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民间博物馆、乡村记忆、文化惠民等,优化服务平台,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争取省级财政资金387万元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目前正在招标采购文化设备器材和图书,重点推进85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和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积极组织九合玉器博物馆、良史民俗博物馆、印台博物馆3家申请民间博物馆。组织开展了元宵文化活动、读诵大赛、中国(安丘)桃花节文艺演出、齐鲁酒地“星期六音乐节”、广场舞大赛等40余场大型文化活动,“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350余场,农村电影标准化放映2000余场,着实让基层群众享受到完美的文化大餐。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焦雪
我要提供新闻线索(一旦采用,奖励最少20元话费,所有内容均为您保密)
手机: (填写手机号码)
姓名:(请填写真实姓名,网站会做保密处理)
所在地区:
内容: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