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中午时分,寿光市气温达到27℃。田柳镇唐家庄村唐廷华的小西红柿大棚,自动打开风口放风。“我装了智能放风系统。当温度达到最适宜小西红柿生长的26℃时,大棚会自动扩大风口,让棚内始终保持适宜生长的温度。”唐廷华说。
2016年下半年,唐廷华投资52万元,建起两个新式大棚。大棚安装了智能雾化机、智能补光灯、智能卷帘机、智能放风机、智能滴灌设备和监控系统。
“这些智能设备,大大节省了人工。原来用电动喷雾器打药,打完一个大棚需要两三个小时。现在有智能雾化机,10分钟就能喷完药。”唐廷华说,手机上安装一个App,就能操控各种智能设备。
上口镇王留营村的菜农孙明山,也“玩着”一个新式大棚,去年毛收入近50万元。
“东西长260米,宽近20米,高度六七米,棚内使用面积4亩多,是老棚的3倍。新棚在土地、阳光上利用效率更高。棚里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以及自动卷帘、放风、喷淋、补光、杀虫等,都能通过手机操作。”孙明山说。
2016年以来,寿光大力开展大田改大棚、旧棚改新棚的“两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建设“两改”区9万亩,新建大棚1.5万多个,其中100亩以上连片“两改”园区130多个。
据寿光市农业局生产和经济信息科科长张林林介绍,寿光90%以上的新建大棚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等物联网技术,农民学会使用手机种菜了。
“以前,种菜是个辛苦活儿,年轻人不愿意干。现在,很多年轻人回来了。他们用手机就能完成卷帘、调控温湿度、浇水、施肥等环节,还带头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等新技术,蔬菜品质更好,销售渠道也更多元,种棚收入远超打工收入。”洛城街道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说。
在纪台镇镇武村六叶圆茄生产基地,村民王洪亮正在对棚内圆茄进行水肥一体化灌溉。“现在确实省时省力了,种的茄子也有自己的商标了,价格比以前高了很多。”王洪亮说。
寿光农业局蔬菜办主任、首席专家刘天英认为,寿光正在实现农业生产方式从依靠人工向物联网、智能化的转变,农业产业由原来的低效益向高质量突破。
寿光农民不仅会种大棚,还会建大棚。目前,寿光已有大棚建造及管理设备研发企业60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山东的新建大棚,70%以上有“寿光元素”。全国的新建大棚,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众多国际国内一流的种子种苗、先进技术、智慧管理等企业,也将示范推广基地选在了寿光。美国孟山都、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等国际种子公司,都在寿光设有分公司。
“在此建设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就是看中了寿光作为农业新技术、新模式输出地的品牌优势。在这里,可以实现农业大数据、大棚物联网管理等科技成果的加速落地转化。”海芯华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寿光分公司经理常小娟说。
寿光正在规划建设国家级智慧农业装备产业园。该园是一处集温室园艺设计、建设、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专业化综合园区,涵盖温室工程、温室材料、高档农膜、自动卷帘机、智能水肥一体机、温室机械、智能控制器等多类行业顶尖企业。
“等2019年产业园建成后,‘想建好大棚,园区走一趟’就能实现。‘温室大棚、寿光制造’的品牌将会更加响亮。”寿光市副市长王丽君说。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