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眼界!青州惊现清康熙年间武科秀才卷

2018-04-10 10:34: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咱们知道,古代科举考试分为文科与武科。文人通过笔试可以考秀才、举人、进士、中状元,会武术的人通过比试十八般武艺,同样可以考秀才、考人、考士、中状元。那么,他们还需要笔试吗?近日,青州出现的一份武科秀才卷揭开了真相。

  咱们知道,古代科举考试分为文科与武科。文人通过笔试可以考秀才、举人、进士、中状元,会武术的人通过比试十八般武艺,同样可以考秀才、考人、考士、中状元。那么,他们还需要笔试吗?近日,青州出现的一份武科秀才卷揭开了真相。

  在青州金石传拓研究社,记者见到了它的真容。只见这份武科秀才卷长196厘米,宽26厘米,16折,共1678字。试卷的第一折,印着“青州府益都县”,说明这是益都县所办县学专用纸。下面写着作者的名字“李喻堂”,名字上面覆盖着一方大印,是满汉双文“青州府益都县印”,说明这是官方组织的一次正规考试,可以断定这份试卷的主人李喻堂是在益都县参加考试的。

  

 

  试卷第二折,印刷着“马箭 共 箭”“步箭 共 箭”“掇石”“舞刀”“策”“论一”“论二”七个栏目,这七个栏目都是空白,说明这次考试,只是考查文化课。从考查内容来看,有马箭、步箭、掇石、舞刀,所以判断这是一份武生试卷,但是没有记录武术成绩,这表明这是一份“课卷”。而考试内容“策”、“论一”、“论二”,非常符合康熙年间考试标准,因此可以断定这份试卷的年限应该是康熙年间。

  

 

  

 

  试卷第三折,共有三篇文章:《克明德太甲曰》、《无莫也义之与比》、《孟子见梁惠王》。这三篇文章标题分别来自于古典名著《大学》、《论语》、《孟子》,非常符合古代科举考试的规定。在这一部分盖着两个“青州府益都县印”,显得这份试卷非常庄重。另外,卷面还有两个大印,由于印迹残缺,不能识读。整个文档的书写,都在早已印刷好的格子内。

  武科秀才卷收藏人刘建斌告诉记者,这份武科秀才卷已收藏多年,平常也非常注意这方面的相关信息,但在青州乃至全国也没有见过类似的武科秀才卷。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我要提供新闻线索(一旦采用,奖励最少20元话费,所有内容均为您保密)
手机: (填写手机号码)
姓名:(请填写真实姓名,网站会做保密处理)
所在地区:
内容: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