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创新模式、夯实基础、拓宽渠道,加速推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财政投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我市不断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整合政策资源,强化资金监管,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大棚“两改”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渠道,大棚“两改”的顺利推动,财政的扶持保障尤为重要。“对占地面积100亩以上、成方连片新建改建设施蔬菜生产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给予补助”,“2017年,对100亩以上(含100亩)、200亩以下(不含200亩)的新建改建设施蔬菜生产区,按照实际占地亩数÷100亩×3万元的标准,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助;对200亩以上(含200亩)的新建改建设施蔬菜生产区,按照实际占地亩数÷100亩×5万元的标准,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助……”在大棚“两改”中,我市通过以奖代补、减免费用、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扶持,让更多农民享受到了福利。
在具体工作中,我市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以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为抓手,在加大财政预算支出保障基础上,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与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开展战略合作,创新资金筹措方式,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乡村振兴基金,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源用于乡村振兴,构建助力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新格局,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同时,集约化精准发力,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集中财力投向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打造生态宜居新环境、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兜底脱贫新举措等重点领域,着力推进农村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加快100余处绿色美丽牧场建设,推进3万亩以上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工程,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完成三年79616户的旱厕改造任务,实施86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培育200名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消除5万元以下的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等重点工作。
“通过全方位加强监管,切实发挥支农资金效益。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的监督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坚决防范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苍蝇式’腐败;进一步加强了支农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逐步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相衔接的支农资金预算安排和分配管理机制,推行公告公示,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责任追究,真正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工作人员表示,我市将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管好用好每一分钱,将来之不易的财政支农资金用在乡村振兴最急需、最迫切、最关键的领域和环节上。
![]()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