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年前后,一批“吃货”提前尝鲜“越冬”的小龙虾。小龙虾“过冬难”似乎是个无解难题,但已有企业率先“破冰”,并在近日发布了消费者调查报告:八成消费者赞“越冬”小龙虾口感Q弹鲜嫩,口味有创意。
笔者了解到,周黑鸭全新子品牌“聚一虾”去年5月亮相,正式入局千亿级小龙虾市场。今年1月底,“聚一虾”冬季特别版(小清新口味)通过官方线上渠道预售、集中发货以及武汉部分窗口门店销售的方式带给众多“粉丝”喷香的年货大礼。眼下,天河机场、武汉火车站、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等地的周黑鸭专卖店依然有市民络绎不绝前来购买品尝“聚一虾”。武汉火车站(地铁站)店里,有顾客一口气买走了7盒“聚一虾”。
“吃货”点赞越冬的“聚一虾”
打破地域阻隔 “聚一虾”游全国
今年1月,“聚一虾”三家快闪店在武汉的光谷、汉街、江汉路玩了三天即闪。6000多热情的年轻人挤爆“聚一虾”快闪店。线上线下互动,吸引了百万级“粉丝”关注。近日,“聚一虾”发布线下快闪店消费者试吃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受访者中八成认为“聚一虾”口感Q弹、鲜嫩,超九成消受访者认为,不同于以往周黑鸭产品特有的甜、麻、辣,小清晰口味的“聚一虾”微辣又不失清爽。
“聚一虾”不仅在快闪店中俘获了“吃货”的味蕾,通过其官方线上平台及高效的物流,“游”到了全国。由华中区域发散,向北游到了北京、辽宁大连、内蒙古包头;向西游到了重庆、四川成都、攀枝花、贵州贵阳、云南昆明;向东游到了上海、山东济南、安徽安庆、江苏常州、浙江杭州;向南游到了广东广州、汕头、佛山、福建福州、厦门、海南三亚等地。“粉丝”如潮好评:汁水足,微辣,虾大。从这些好评中不难看出,“聚一虾”在冬天给“馋虾族”带来了莫大的惊喜。有些顾客表示,这甚至是自己吃到的最大个的虾。 “小龙虾还挺新鲜的,550g有10个,个头都很大。”“肉很结实,虾膏很香,连虾钳子也很大,肉也多。”“虽说是蔬菜味但是还是有点麻,香麻鲜!”“快递很及时,很赞。”昵称为“猪猪jade”等粉丝如是评价道。
中国已成世界上最大小龙虾生产和消费国
10万创业者入局小龙虾市场
据农业部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 2007年至2016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由26.55万吨增加到85.23万吨,增长了221%。2016年,中国小龙虾总产量为89.91万吨(含捕捞产量),全国小龙虾产值564.10亿元,经济总产值1466.10亿元,我国小龙虾总产量为89.91吨(含捕捞量),消费量达87.93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和消费国。湖北省先后发布了“十二五”和“十三五”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安徽省发布了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实施意见,湖南省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指导意见》,将稻虾综合种养作为产业扶贫脱贫的重要手段。
可以预见到小龙虾产业在未来的5-10年是朝阳产业,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10万创业者投身其中,未来必定会有更多人入局抢夺红利。
小龙虾市场“做半年休半年”怎么破?
“聚一虾”率先“破冰”
“吃货”们胃口越来越大,小龙虾的养殖规模也在逐年递增,但季节性限制一直是小龙虾市场难以攻克的关键难点。
别说小龙虾市场“过冬难”,就连“初秋”都不好过,千亿规模市场的背后往往只有四五个月能够红火。季节性限制似乎是其中的“硬伤”。9月份之后小龙虾开始打洞过冬,生长趋于缓慢,肉满质优的小龙虾产量大幅下降以及部分地区消费者没有冬季吃小龙虾的习惯,导致小龙虾商家出现“做半年休半年”的情况。如何能够突破“过冬难”|的现状?“聚一虾”率先“破冰”。
“聚一虾”与湖北潜江等地的龙头水产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在夏季小龙虾品质最好的高峰期,经过精挑细选,层层分级,保证只只小龙虾的鲜活和品质,经急速冷冻锁住新鲜和营养。最重要的是,“聚一虾”研发团队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最终突破“关口”,卤制出不逊色于鲜活虾的、柔软有弹性的口感。
小龙虾一贯重口味当道,然而,跟随消费者习惯的同时,还需要引领新的消费习惯和潮流导向。例如,除却麻辣、十三香、蒜蓉、油焖、清蒸等大众常见的小龙虾口味外,“聚一虾”的口味也在不断地革新,这次的“聚一虾”小清新口味(蔬菜味),在虾腹、虾腮等处,都呈现鲜嫩的绿色,包装盒里也有少量的蔬菜汤汁。“这些绿色正是来自于卤煮环节加入的几种绿色蔬菜。” 聚一虾相关人士透露。
“我们一直围绕顾客的需求,不断调整,不断迭代。” 周黑鸭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周富裕说,消费者就是我们最好的“测评员”。他介绍,“聚一虾”冬季特别版突破了传统冻虾原料在口感上的限制,希望满足消费者在冬季或非传统虾季品尝到口味较好的小龙虾的需求。目前,“聚一虾”小龙虾基地正在稳步推进。公司会有步骤地加大“聚一虾”产品在全国的供应和布局。
对于小龙虾行业来说,倘若能经受市场变化带来的考验,抢先一步突破季节限制,让顾客吃得安全、放心、舒心,那么抢占市场高地,成为行业标杆的胜算便会大大提高。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