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校生 归国创业记2
创业城市:上海
作为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一嗨租车董事长章瑞平是个非常典型的上海籍创业人士,海派作风不仅是他的个人风格,也深深地植入成为企业的风格,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从一开始就为企业赋予了IT系统做精细化管理的基因,这在当时的租车行业还是一件令人颇感新鲜的事,同时,在16年前就看到了汽车共享、环保出行的大势,并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租车行业在中国的发展。
在学霸成长为“精英”的路上,他的经历堪称一个模板:本科是复旦大学的计算机系,海外名校留学,硅谷创业,只是在事业渐入佳境的时候,他的选择是回国重新开始创业。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裕妩
二度创业 重新了解中国市场
章瑞平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上世纪50年代就在莫斯科留学。1985年,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章瑞平赴美留学,攻读加州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并从事一些运筹优化的研究,毕业后,成绩优秀的他开始显示出在商业上的造诣,于1990年在美国硅谷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位运筹学教授一起创办了一家公司,进行汽车调度系统软件的开发与销售,服务于一些交通运输公司,包括汽车服务公司、租车公司,后来该公司发展成为美国最领先的汽车调度系统软件开发商之一。正是这一项事业,让章瑞平深入了解了美国的汽车租赁行业,同时也让他萌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
2002年,章瑞平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回国创业,并在此后的十余年,一直扎根在国内,从未动摇。
谈到16年前的这个决定,为什么放弃在美国已有的生活,选择回到国内从零开始创业,章瑞平说,自己之前在美国从事的就是车队管理,相对来讲,这个行业在美国经历过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阶段,已经到达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所以当时就想回来看看中国市场这个行业是不是已经发展起来了。而且,从家庭方面来说,自己的孩子当时正好是进入读书的阶段,章瑞平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汉语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这些在中国本土学习显然会更好于在美国。
带着这个想法,章瑞平带着全家回到上海。然而,这时他毕竟已经离开了17年。从1985年到2002年,是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的17年,上海和国内的一切对章瑞平来说,是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他开始在国内从事汽车调度系统软件的开发与销售。然而,市场调查一发现,“那时的国内连大一点的车队都没有,对于小车队来说,他们不必需要一个调度系统,比如有二三十辆车,只需要几张纸就可以解决了。”
于是,章瑞平又去读了两年的EMBA,“这基本上打消了我过去的一些疑虑,让我对于错过的这十多年的国内市场有了比较立体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于国内整体的商业环境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于是,我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二次创业的决心。”
扎根国内十六年
创业体现环保和共享
在2002年到2005年的将近四年的时间里,章瑞平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工作,“第一个印象是汽车的消费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在90年代以前,基本是企业、政府机关才会有汽车,私家车并不普遍,从2004年、2005年开始,个人拥有汽车开始普遍出现,这是我当时所看到的中国的发展趋势。当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车,也不是所有的年轻人在他们刚毕业,或事业刚起步的时候都买得起车,同时,有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停车难等问题,租车或将成为一种开车的方式,这是我最初的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沉淀,2006年1月,一嗨租车正式成立,并一举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全程电子商务化管理的租车公司,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章瑞平为企业注入了IT系统做精细化管理的基因。
这背后还有一个故事,2007年,章瑞平的一嗨租车被一家创投“盯”上了,因为这家创投合伙人偶然一次用了一嗨租车,每次在网上下完订单后,他的手机就会收到短信,告诉他联系方式、车牌号码等,这让人觉得一嗨租车跟别的“土鳖”租车公司不一样,有可能做大,于是主动找上门,才有了后面的注资。
章瑞平的创业无不体现出“海龟”的风格:环保和共享。这些近几年流行的业务模式,章瑞平在16年前已经开始践行。
2014年11月18日,一嗨租车正式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首家在美成功上市的中国租车企业,实现了章瑞平当时归国进行二次创业的梦想。截至2017年,一嗨租车已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设了4000多个服务网点,成为国内直营覆盖范围最大的汽车租赁企业,车队规模超过70000辆。2017年11月27日,一嗨租车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接到来自中国投资基金Goliath Advisors Limited的初步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该基金提议以每股美国存托股(ADS)13.35美元的价格(相当于每股普通股6.675美元)的价格收购一嗨租车的全部在外流通的普通股股票。
截至2017年3月底,章瑞平个人及其家族信托基金共持股数为8,815,432股,持股比例为6.2%,拥有11%的投票权,是一嗨租车第六大股东。
创业时时刻刻都非常艰难
从2002年回国,章瑞平在国内创业已经有16年了,对这些年国内经济环境和创业环境所遇到的问题,章瑞平进行了客观的点评:创业环境总的来讲应该还是野蛮生长的比较多,然后就是各方面的配套政策还不是很健全,但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在一个充满机会的创业的环境中,必定其他方面就不是那么完善,所以我觉得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如果所有的环境配套设施都已经完善的话,那说不定机会也不多了。野蛮生长是指在竞争的方面,大家没有一个相对认同的标准。
对于上海的创业氛围如何,章瑞平认为在上海或者上海土生土长的人,相对比较保守比较喜欢安稳的生活方式。其实我觉得创业不代表就是要胆大,就是要靠勇气,就是要什么都不怕,实际上创业到最后就会发现,应该是胆子越来越小,应该如履薄冰,不是说因为胆子大我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才叫创业,这个可能是对创业的理解各有不同。
创业更多的也是意味着一种责任感,不是说上海以外的创业就没有责任感,只是我觉得上海这边很多人对责任、义务等方面可能会想得更多一些,就会有更多的后顾之忧,所以对风险的评估等方面可能会跟其他地方的人想法有些不同。
谈到创业过程中对艰难时期哪些事情印象深刻,对章瑞平来说从美国到中国,在20多年创业的过程当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非常艰难的,绝大多数的时候都觉得压力巨大,责任感所带来的那种压力是无形的,甚至是时时刻刻、分分钟钟的,选择了这条道路,其实就是骑虎难下,给自己带来一种压力。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去享受它,包括怎样能够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我很喜欢运动,我们企业现在有这样一个很好的运动文化,每周内部都有足球、篮球的比赛,我都会参加,这些实际上也是一种排解压力的渠道和方式。
同时这种运动文化也可以为企业、为员工带来一种正能量,希望大家在创业氛围中不是整天处在一种惊恐、压力山大的状态中,相反的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正能量的状态。这个是我个人的体会,也希望能够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氛围和文化。
创业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针对目前国内的创业环境看法,章瑞平表示:创业目前在中国变成了一种时髦的东西,对于想要开始创业的年轻人我想说的是,创业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就像你选择上班一样,那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态度,这才是创业的心。
中国在不同的社会阶段都有这样那样的热潮,比如八九十年代的出国热,学习物流热,学习环保热,学习金融财会热,还有学习互联网热等等,这可能就是追逐热点吧,但是创业实在是不应该成为一种追逐的热点,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是否创业,但创业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不要因为创业时髦所以去试一下,假设再过两年,创业不流行了难道就不创业了吗?所以,我不是很认同这种把创业看成是一种热潮的想法。
对于后来的创业者,章瑞平也给予后辈了一些体会和建议:创业是很累很苦的,有时候一到晚上就觉得要崩溃,我觉得创业者要有非常坚强的毅力,第二天又是新的一天。现在的环境有利有弊,竞争也多,对未来的资本情况,我认为市场上有冷暖周期,此前的互联网泡沫,在最热的时候大家都很疯狂,现在大家都需要冷静,要知道万一过冬,你的子弹是不是够用?创业就是看谁更能熬,熬的时间更长也就越能熬到最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