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科技馆2016年志愿服务230余万人次

2017-02-28 08:59:00    作者:窦圆娜   来源:潍坊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志愿服务 科技馆 科普日 人才库 入口关
[提要]市科技馆注重加强专业化培训,力求志愿服务内容和专业对口,素质能力与服务岗位对称,做到不培训不上岗、无培训不服务,以精准培训推进精准服务。科普志愿者全程参与市科技馆开展的“亮党员身份、比优质服务、树窗口形象”活动,党员示范岗与志愿服务岗相辅相成。

  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招募管理制度,打造公共服务场所志愿服务品牌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市科技馆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场所,坚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抓好科普志愿者的招募选拔、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激励保障。2月27日,记者获悉,市科技馆去年全年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达2.6万人次,服务公众230余万人次,科普志愿服务成为科技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市科技馆形成了以正式编制人员为引领、劳务派遣聘用制人员(社工)为主体、科普志愿者(义工)为补充的工作格局,初步打造了公共服务场所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品牌。

  志愿者招募

  严格把控“入口关”

  市科技馆创新招募选拔机制,严把“入口关”,畅通志愿招募渠道,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人才库”。从驻潍高校中选拔招募“专业型”志愿者,把好组织推荐关、专业考核关和素质测试关。从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中选拔招募“专家型”志愿者,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继续为科技教育事业发挥余热。从学术团体中选拔招募“精英型”志愿者,倡导精英团体和精英力量参与科普志愿服务。

  目前,市科技馆建立健全了由1382人组成的志愿服务“人才库”,建设了12个科普志愿服务站点和36支科普志愿服务队,建立起科普志愿服务QQ群和微信群,大力推行“菜单式”遴选和“点穴式”服务,实现了科普志愿服务的便捷高效、精准科普和有力有序。

  市科技馆注重加强专业化培训,力求志愿服务内容和专业对口,素质能力与服务岗位对称,做到不培训不上岗、无培训不服务,以精准培训推进精准服务。

  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专业培训在内的“五大培训”,市科技馆目前已形成多学科集成的讲解服务、安全管理、活动组织、技术维修和科技辅导等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

  抓实科学管理

  志愿服务“项目化”

  市科技馆精心设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合理安排志愿服务内容和志愿者岗位,做到人尽其才。健全科普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注册建档、建章立制,做到“四个统一”,遴选的30名科普志愿者,全程包靠科技馆展厅,馆内年科普志愿服务280天。

  实施项目化管理,围绕建设以实体科技馆为主体、以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科技馆工作格局,科学划分成实体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校园流动科技馆、县域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等若干项目、若干单元,配齐配强科普志愿者,搞好精准服务。校园流动科技馆项目中,153名理工专业的志愿者,先后在4个县市区志愿服务100余场,服务公众20多万人次。276名科普志愿者全程参与600多场县域流动科技馆巡展,服务公众80余万人次。科普志愿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先后设立38个志愿服务站点,服务公众60余万人次。成立的由200名小学生组成的“小小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分期分批走进市科技馆,为青少年讲解科学知识。

  此外,科普志愿者全程参与市科技馆开展的“亮党员身份、比优质服务、树窗口形象”活动,党员示范岗与志愿服务岗相辅相成。

  建立考核机制

  激发服务积极性

  根据公共文化设施场所实际,市科技馆不断健全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考核机制,激发调动科普志愿服务积极性。建立义工转社工用人机制,73名优秀科普志愿者在自愿基础上,市科技馆通过劳务派遣方式,每月发放劳动报酬,缴纳五险一金。争取市财政支持,每名科普志愿者(义工)每天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休息区、就餐区等便利,加强人性化保障服务。

  市科技馆每年都评选表彰“十佳科普志愿者”,激发科普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集成打造的“星光”科普志愿服务品牌,被授予“全市最佳科普志愿服务项目”。自2015年10月免费开放以来,市科技馆共接待社会公众近80万人次,群众满意度为99.6%,展品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逐步成为山东半岛科技教育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市科技馆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优秀单位、全国科普信息化优秀基地、全省科普教育基地、潍坊市级文明单位等20多项荣誉,被授予潍坊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潍坊市巾帼文明岗。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